昨日,市政府發布《鄭州市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點》,提出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設的重要支點,不斷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六最”營商環境,全面實現“營商環境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目標。
《工作要點》明確,到2023年底,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審批流程更加優化,市場機制更加順暢,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獲得感更強,綜合樞紐優勢鞏固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顯著增強,全面實現“營商環境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目標。縣域營商環境不斷進位升級,各開發區、區縣(市)全部進入全省前列。
聚焦數字賦能 持續優化政務環境
【資料圖】
著力推進數據打通、共享,優化全程網辦功能,深化政務審批改革,推動政務服務跨省通辦。
圍繞“萬人助萬企”,持續優化完善系統功能,推進各業務單位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免申即享”。
在各類政務服務場景中,以生育登記、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卡申領、不動產登記等個人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和企業登記、經營、投資、工程建設等企業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為重點,再梳理實現一批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力爭2023年底前“免證辦”事項達到500個,推動群眾和企業辦事所需證照、材料可免盡免。
聚焦“極簡”審批目標,堅持新增和優化同步實施,圍繞企業從開辦到注銷、個人從出生到身后全生命周期的相關政務服務事項,年底前新增50個“一件事”;優化“一件事一次辦”服務模式,對已上線“一件事一次辦”分析研判,科學設計流程、簡化申報方式、統一受理方式、建立聯辦機制、提高出件效率,打造一批辦理量大、集成度高、獲得感強的“一件事”精品。
在全市基層便民服務站點全覆蓋的基礎上,推動政務服務關口前移、服務下沉、事項下放、多點通辦,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構建全市統一、線上線下融合的“十分鐘便民服務圈”,切實解決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難題。
規范招標投標、政府采購,持續推進商事登記制度、工程建設審批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等,進一步提升我市政務服務效能。
聚焦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持續規范市場環境
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清單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按照國家部署,繼續清理帶有市場準入限制的顯性和隱性壁壘,健全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暢通市場主體對各類市場準入問題的反映渠道。對性質嚴重的案例和情況,實行點對點通報約談。
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大力營造公平競爭氛圍。加快構建與政府采購統一大市場相匹配的監管模式,全面清理政府采購領域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規定和做法,清除隱形門檻和壁壘。防范供應商圍標、串標、陪標行為,維護政府采購市場公平公正、競爭有序。采購單位建立健全采購需求內部管理機制,嚴格落實采購項目公平競爭審查,切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活動的權利。
優化跨境貿易服務,強化出口貿易政策扶持,推進“鄭好融”平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提升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報裝服務等。
聚焦企業權益保護 持續強化法治保障
規范司法程序,提升法院在解決商業糾紛領域的辦案、執行質效,強化市場監管,營造公平公正法治環境。
不斷完善政府重大決策誠信機制和政府決策執行誠信履約機制,推進政務信息“應公開、盡公開”。優化多層次政務誠信監督機制,建立完善政務失信問題重點協調和懲戒制度,大力推進失信政府機構和國企拖欠治理。推進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招商引資政府承諾等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
在政務服務、市場準入、企業投資、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實現容缺受理型、審批替代型、證明事項型、主動承諾型、行業自律型、信用修復型承諾全覆蓋。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用承諾檔案,履約踐諾情況全面納入信用記錄,依托“鄭州市信用平臺”探索建立事前環節信用預警系統,依法依規為社會公眾提供便捷的查詢和監督渠道。
聚焦功能完善品質提升 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開展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及鄭州市科技型企業評價入庫工作,將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強化部門協同,及時兌現各種配套政策,提升高企服務水平。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
加大研發平臺建設,爭取國家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省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在我市布局。全年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引領型平臺100家。
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高層次人才培育體系,編制《鄭州市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需求指導目錄(2023)》,實施系列招才引智活動,力爭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取得尖端成果的高端人才。瞄準重點中青年骨干人才進行選拔培養,集聚一批博士后人才來我市創新創業及開展博士后研究,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
打造特色引領的縣域營商環境
根據我市縣域營商環境建設情況,打造自貿區鄭州片區跨境貿易國際化試驗區、鄭東新區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示范區、新鄭市智慧招標投標示范區、滎陽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示范區、管城回族區服務企業示范區,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進而推動其他開發區、區縣(市)營商環境水平不斷提升。
記者 趙文靜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7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
頭條 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