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
第九篇章 “民生”之一?
(資料圖)
幸福河畔幸福城
核心提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強調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當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為總目標,全面開展“三標”活動、深入推進“十大戰略”行動,加快“四高地、一樞紐、一重地、一中心”和鄭州都市圈建設,以風雨兼程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全力以赴拼經濟,千方百計促發展,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篇章。
本報特推出【家國同春】——中國式現代化的“鄭州圖景”大型系列報道,全方位展示鄭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干勁和蓬勃的朝氣。今日刊發第九篇章“民生”之一《幸福河畔幸福城》。
什么是幸福?一千個人可能會有一千個答案。無論答案是否相同,一個人的幸福只能算是幸運,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只有居民的幸福,才能累積出整座城的幸福。
生活在鄭州,這座城的幸福,很細微,卻又很龐大:是“雙減”落地孩子們的由衷笑臉,是“家門口”就有好學校的安心,是病有所依、病有良醫的踏實和篤定……這座城的幸福交響曲,居民們聽得見、看得到、摸得著。多年來,鄭州始終努力改善民生,努力書寫穩穩的幸福“答卷”。
“雙減”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金水區文化綠城小學五年級學生李夢瑤的每個周末更“忙”了:踏青、爬山、逛綠博園寫生、省博物院研學“打卡”、游泳、騎行……相比于以往奔波于課外班的忙碌,她更喜歡現在。
事實上,周末沒有課外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已經是不少學生周末生活的常態。“雙減”,這場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的時代變革,改革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2021年,鄭州市被列入全國“雙減”9個試點城市之一。
研學活動豐富多彩
“雙減”發令槍響,鄭州立刻全方位部署行動:5月,全市校外培訓機構開啟調查摸底;6月,啟動為期三個月的“凈化校外培訓機構招生”專項行動;10月,出臺“雙減”落地方案;12月,出臺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新政;公布校外培訓機構“黑白名單”……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7月28日,省會某校外培訓機構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成功完成線上售課、銷課、退費全流程交易,交易資金實現準確、實時的監管和劃付。這是我省首筆通過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實施的線上資金監管業務,也標志著鄭州市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線上監管業務成功落地。一系列組合拳,規范了省會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邁出了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的一大步。
在為孩子們減輕校外負擔的同時,校內作業負擔如何減?為此,全市教育部門不斷探索“校內增質”,從嚴控作業量到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堅持“壓總量、控時間”,注重“調結構、提質量”。
為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鄭州從區域層面推進作業設計的優化與管理,制定了全市中小學作業設計18條質量標準,發布了各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南。在此基礎上,各個中小學校精心設計作業,從學科特點出發,結合生活實際,研制出以實踐探究為主、類型多樣的特色作業,讓學生在更多元的實踐作業中收獲更多,成長更多。
“家門口的好學校”不斷“上新”
教育,承載著千萬家庭的期盼。辦美好教育,是讓一座城奔向未來的幸福之源。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近年來,鄭州市圍繞辦“美好教育”的目標,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
大力推行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2小時,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要提供延時托管服務。
二七區藝術小學延時服務中,孩子們在興趣社團參加活動。鄭報全媒體記者 丁友明 攝
為拓寬課后服務資源供給渠道,不斷豐富學校課后服務形式和內容,教育部門聯合多部門探索實施課后服務“請進來”“走進去”的雙進工程。其中,“請進來”即邀請優秀黨員、道德模范、行業標兵、退休專家等人到校參與課后服務,“走進去”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有效發揮好圖書館、博物館等公益場所的作用,充實課后服務形式。
為了拓展學位資源,我市對中小學校建設實行特事特辦,開綠燈、簡手續,縮短各類審批時間,盡快建成投入使用。僅以2022年為例,鄭州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2所,投用25所;全市投用公辦園76所;2021年開工的10所學校全部投用,2022年計劃開工的10所學校9 所已完成設計招標,學位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教育資源配置更加科學。
為確保教育公平,市區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嚴禁任何形式的“掐尖”選生源。
為切實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我市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原則,將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健全完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確保“應入盡入”。
按照計劃,今后,我市將采取集團化發展和學校聯盟、結對幫扶等方式,實現校際間、區域間合作,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辦學差距,實現區域、市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家門口的好學校”。
“健康鄭州”守護幸福生活
如果說,教育是民生之基,那么,全民健康則是民生之需。
對于個人來說,健康是生命的基石,對于城市來說,守護全民健康是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
過去的一年,鄭州提交了一份令人振奮的健康“成績單”:健康鄭州18個專項行動全面推進;省會新命名264個“健康細胞”;全市病媒生物密度達到國家健康城市指標體系要求;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8.2%;婦女“兩癌”、新生兒疾病、產前篩查及腦卒中、肺癌早期篩查等民生實事項目使得70余萬人次受益……數據見證著發展,全市衛生健康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城鄉居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未來,該如何持續提升全民健康幸福指數?高質量推進“健康鄭州”建設的步履不停:
醫共體建設是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的關鍵。今年,鄭州將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區域遠程醫療中心和基層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探索建立“縣管鄉用”基層人才柔性流動管理機制;利用三年時間推動市屬醫院與縣域醫共體合作共建36個臨床重點專科。
體現人民健康優先發展的戰略導向,公立醫院的建設和發展至關重要。今年,我市要持續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公立醫院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和管理優才培育工程,在20家市屬(管)醫院實施26個能力提升項目。
為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群眾身邊延伸,減少跨區域就醫,今年我市將扎實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一方面,我市要加快推進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疑難危重癥病種覆蓋率力爭達到98%以上、核心技術覆蓋率91%以上。另一方面,我市將持續推動鄭州市中心醫院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申創;加快消化、神經疾病、心血管、傳染病、眼科、燒傷、婦產7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心病、肛腸、老年病、骨傷等6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
孩子是社會的希望和未來,老人是歲月積累的財富和碩果,重視“一老一小”,就是重視整個社會的過去和未來。為加強“一老一小”健康服務供給,2023年,我市將持續完善市、縣、鄉、村四級老年健康服務平臺,創建15個老年友好社區,建成12個基層老年醫療康復(護理)中心、30個鄉鎮老年健康服務中心。同時,今年我市將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區縣(市)、鄉鎮(街道)創建活動,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個。(本報記者 王紅 文/圖)
策劃:盧士海
統籌:程玉峰
執行:孫新峰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