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等三項入選。河南成為此次入選項目最多的省份。至此,我省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達53項,繼續領跑全國。
這不僅是河南的光榮,也是對中華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的大事。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的發現,讓我們對“華夏第一王都”的夏文化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的發現將推動商代陵墓制度乃至商文化、商史的研究,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的發掘對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具有重大意義,為探討北宋時期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禮儀等和大運河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歷史在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生動。
文化自信不是憑空建立的,對歷史了解得越豐富,研究得越深入,我們越能堅定文化自信。曾幾何時,國內和國際學術界有一些人對中華民族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部分國外學者和個別國內學者懷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過的王朝,將中華文明的起點限制在為甲骨文所證明的商朝后期。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通過對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陜西石峁、河南二里頭等都邑性遺址開展的大規模考古調查和發掘,獲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發現,證明距今5300年到4000年期間,各地區的文明化進程都有了很大發展,繼而,不斷的考古發掘,逐漸理清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歷史脈絡,理清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證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實的歷史。
這些發現和研究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我們要揚棄歷史遺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歷史縱深處那燦爛的錦繡延伸到現在、通向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河南三項入選,總數領跑全國,對于我省考古研究工作來說,既是極大的榮譽,也是極大的激勵。對于河南文化的發展來說,我們的文化寶藏又厚重了一分。我們曾經利用厚重的文化資源,創造了賈湖骨笛音樂演奏、《唐宮夜宴》、“蓮鶴方壺”文創品等出圈兒叫好的文化產品,將來我們更會依托這些寶藏,加大文化創新力度,讓甲骨上的文字、婦好的征衣、唐宮的霓裳、汴京的歌樓等都能展現當代價值,裝扮我們的生活,凝聚精神力量,增強我們的歷史自覺、堅定我們的文化自信,推進河南現代化建設。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8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
頭條 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