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作為科技部統籌推進建設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四年來,各類科研基礎設施平臺的搭建,為大灣區科技創新賽道按下“加速鍵”。
在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數排超大機柜延伸出的百兆網絡專線搭建的無形網絡,正將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力量緊密聯結。目前,已有超200個港澳及海外科研團隊使用“天河二號”超算服務開展研究,成功產出全球最耐久氫燃料電池、全國首個互動海洋模擬系統等多項成果。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 盧宇彤:我們也在創新超算服務的模式,新一代超算系統升級,將會把整個系統的應用服務能力提升5倍,我們會構建粵港澳超算的融合應用的生態圈,支持更多的科研用戶,解決這些卡脖子問題,促進我們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
圍繞產學研轉化創新,大灣區已建成34家國家級、7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7萬家;專利授權量2021年超78萬件,年增長率高達40%;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第一方陣”,“廣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位居第2位。
大灣區專精特新企業負責人 李海鏞:在大灣區科技創新等政策支持下,作為專精特新企業,我們獲得了數百萬的資金支持,與我們共同投入建成了空氣凈化產品檢測實驗室,這樣的科研平臺完成了對相關項目的專業測試。
目前,我國已建成北京、上海、粵港澳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3家國家自創區和177家國家高新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6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5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
頭條 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