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府近日發布《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建設實施方案》,根據《方案》,我市要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經過三年努力,各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大部分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營商環境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目標。
將優化營商環境 作為“一把手”工程
近年來,鄭州市委、市政府不遺余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做好服務經營主體這篇“大文章”。2022年6月,鄭州被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確定為“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政務環境示范市”。為持續提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數字化水平,全力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更好發揮鄭州市在全省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先行先試及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相關資料圖)
《方案》明確,鄭州要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聚焦對標“世行標準”“用戶體驗”“法治城市”和“數字政府”,建立健全營商環境高位推動機制、考核獎懲機制、監督巡查機制和整改聯動機制,經過三年努力,各領域營商環境指標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大部分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全面實現“營商環境邁進全國第一方陣”目標,在政務服務、開辦企業、招標投標、政府采購、辦理建筑許可、不動產登記、繳納稅費、跨境貿易等方面,強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舉措,打造鄭州速度、鄭州品牌、鄭州品質,形成法治有序、便民利企、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建設營商環境綜合性標桿城市,為“當好國家隊,鄭州成高峰”發展定位奠定堅實基礎,為鄭州加快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助力添彩。
開發上線更多惠企惠民服務事項
過去一年,我市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開展“免證辦”“即來即辦”和“3個工作日內辦結”事項清單梳理工作,已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免證辦”304項、“即來即辦”1028項、“3個工作日辦結”504項,21項涉企經營告知承諾事項已按要求實施“告知承諾制”等,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
為進一步簡政放權,《方案》明確,我市要積極承接省級下發權限,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制定專項承接落實工作方案,實施清單化管理,并及時補充、調整和完善。強化向上對接、部門協同,確保全面承接不漏項、落地落細見成效。推進區縣(市)放權賦能改革,按照“能放盡放”原則推動更多市級行政審批權限下放,進一步擴大區縣(市)經濟社會發展自主權。
持續推行一件“事”政務服務改革。按照“一套申報材料、一次受理、分類審批、統一出件”的模式,加快推進民生關切、涉企服務、人才服務、創業創新等重點領域高頻事項的一網式集成套餐服務。跟蹤研判已上線一件“事”運行情況,提升線下專區功能,結合政策變動,持續調整事項、精簡環節、優化流程,提高一件事精準性、適用性。持續優化升級“鄭好辦”APP,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穩定的城市綜合服務移動平臺,持續推進“一網通辦”工作,圍繞“鄭惠企”“萬人助萬企”,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開發上線更多的惠企惠民服務事項和“三跨型”民生熱點服務一件“事”,切實提升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推進商事登記一件“事”線上線下專區建設,實現商事登記一站式辦理,1個工作日辦結;實施新開辦企業刻章免費服務,推動開辦企業零成本;實施涉企經營事項“證照分離”全覆蓋;全面推廣商事登記一件“事”;探索商事注銷一件“事”。
實現辦稅繳費“就近辦”“可視辦”
完善基礎設施,才能延伸服務觸角。根據《方案》,我市要加強政務服務基礎建設。統一規范政務服務事項申請材料、辦理標準和服務規范,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統一,推動實現同一事項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推進政務服務運行標準化、服務供給規范化。
持續做好政務數據共享平臺優化升級,支撐政務數據歸集、共享、應用。做好電子證照庫建設,擴大電子證照應用場景。持續做好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市民卡服務體系建設。做好“鄭好辦”APP、政務服務網優化升級,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質量。規范事項開發、上線、運維、辦件受理、辦件審批、辦件監督、系統升級等工作。
提高政務服務便利化。提升辦稅繳費服務能力,融合自助辦稅、網上辦稅優勢,試點運行5G智慧辦稅服務廳。深化“多稅合一”申報改革,進一步壓減納稅人申報和繳稅的次數。推動退稅全程電子化,有效壓縮退稅辦理時間,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直達快享。創新稅費服務方式,實現辦稅繳費“就近辦”“可視辦”。推進水電氣暖接入便利化改革,解決多頭申報、多次跑趟、重復開挖等難題,設立水電氣暖接入報裝綜合受理窗口,實現水電氣暖聯合報裝新模式。
惠企政策兌現全過程透明化
推動惠企政策全面落實。《方案》提到,我市深入推進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完善“免申即享”工作流程,明確“免申即享”事項的適用情形、兌現條件和審核程序,對符合“免申即享”條件的事項,實現由“企業先報、政府再審”轉變為“系統智審、確認申領”的主動服務模式。規范“免申即享”操作流程,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自動比對、核驗受理條件和申請材料等信息,實現基于事項結構化、流程標準化、審核要素指標化的“免申即享”。建立“免申即享”監管機制,將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推廣到“免申即享”之中,實現信用與政策“免申即享”無縫對接。
加大政策宣介力度,通過政務服務網、“鄭好辦”、政府門戶網站等平臺,及時向社會統一發布最新惠企政策;惠企政策兌現的辦理過程實行全程留痕、可追溯;及時公示惠企政策兌現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做到政策透明、辦理透明、結果透明,惠企政策兌現全過程透明化。
探索實行懲罰性賠償和內部舉報人制度
數據顯示,去年以來,鄭州各類創新主體強勢集聚,我市新組建140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6個重點實驗室,目前全市國家級研發平臺累計達到58家,高新技術后備企業2318家。中原科技城建設如火如荼,37位頂尖專家、182人科研團隊入駐嵩山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理事會組建完成。
為支持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方案》明確,我市允許對食品自動制售設備等新業態發放食品經營許可。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前提下,經充分研究論證和開展風險評估,對自動制售設備、無人售貨商店等自動化、無人化新業態的經營者發放食品經營許可或辦理食品經營備案。
配合做好知識產權市場化定價和交易機制的探索完善工作。支持國家知識產權公共運營服務平臺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建設,為知識產權交易提供信息掛牌、交易撮合、資產評估等服務,幫助科技企業快速質押融資。
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監管。探索建立經營主體除名制度,建立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制度,及時發現并破除各種形式的市場準入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
探索實行懲罰性賠償和內部舉報人制度,探索在食品、藥品、疫苗、環保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領域,依法制定懲罰性賠償和內部舉報人制度的具體辦法。
探索形成經營主體全生命周期監管鏈,在經營主體辦理注冊登記、資質審核、行政許可及接受日常監管、公共服務過程中,及時全面記錄經營主體行為及信用信息,在此基礎上實現分級分類“信用+智慧”監管,并做到全程可查詢、可追溯。
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艷竹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2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
頭條 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