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古代埃及的貓木乃伊、木棺蓋,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古代印度的陶罐,中國黃河流域的彩陶……3月3日上午,隨著2023年度大展——“大河文明展”在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啟幕,四大文明古國留下的珍貴文物在綠城交相輝映,穿越歷史時空散發(fā)出奪目的光彩。
此次展覽由河南省文物局、鄭州市文物局指導,鄭州博物館主辦,意大利駐華使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支持,共展出意大利4家博物館、國內(nèi)14家文博收藏單位的珍貴文物203件/套。
該展覽分為“孕育”、“塑造”、“城與國”、“發(fā)展·共生”四個部分,講述了生活在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古代人民,依靠大河流域發(fā)展農(nóng)耕文明的精彩歷程,是一次高度自覺的文明對話。
其中第一部分“孕育”展示四大河流域的自然環(huán)境是孕育文明的搖籃。大河流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先民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zhì)基礎(chǔ),同時也是先民精神、信仰與審美的靈感來源與表達媒介。第二部分“塑造”,以陶器和農(nóng)業(yè)為主題講述人類與大河的關(guān)系。陶器和農(nóng)業(yè)是人類的偉大創(chuàng)造,與此同時,兩者也塑造了人和人類社會。第三部分“城與國”,向觀眾講述四大文明古國輝煌燦爛的歷史;在第四部分“發(fā)展?共生”,你會感受到古老的文明猶如條條大河奔流入海,在沿著陸地向海洋的不斷探索中,世界緊密地聯(lián)結(jié)為一個整體。不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是世界各國組成的命運共同體,發(fā)展與共生都是永恒的話題。
據(jù)鄭州市文物局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是鄭州文博行業(y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推進建設(sh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總?cè)蝿?wù)總目標,更好傳承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文化產(chǎn)業(yè),深入推進省市文旅文創(chuàng)融合戰(zhàn)略行動的具體措施。展覽的舉辦將進一步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中國話語說服力,為加快推動國家中心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提供文化支撐。
觀眾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出自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與黃河、長江流域的珍貴文物薈萃一堂,感受各大文明蘊藏的興盛與衰敗、連續(xù)與斷裂、交流與互鑒、發(fā)展與共榮。展覽以世界大河流域誕生的文明古國為主題,聚焦世界文明之源,引領(lǐng)大家在交互的文明展示中充分認識華夏文明的輝煌。
此次展覽展期共三個月,至6月3日結(jié)束,觀眾可通過鄭州博物館微信公眾號預約參觀。為了讓大家更加深刻地了解大河文明,鄭州博物館還特別安排了義務(wù)講解,每天5場,開始時間分別為 9:30、10:30、14:00、15:00、16:00。此外,“大河文明展”還特別推出“大河文明浪漫曲”集章活動。印章內(nèi)容以展覽為主題,涵蓋四大文明元素,專門設(shè)計了紀念票及集章手冊,讓觀眾在參觀展覽之余收集印章,對話歷史,留下美好的參觀回憶。 展覽期間,紀念印章將分三批推出,每月推出一組。觀眾可在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一層《大河文明展》入口西側(cè)售賣機處購買紀念票及集章冊,工作人員將在蓋章點為觀眾蓋上紀念印章。
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 文 李焱 圖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
頭條 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