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人,鄭東新區如意湖畔,摩肩接踵,人潮涌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5日,上元之期,也是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第一個元宵佳節。上萬市民匯入“一切美好?鄭在發生”元宵奇妙游系列活動現場,觀賞游玩鬧元宵。
最是佳節時,夜市燈如晝。通體閃亮的“大玉米”變換著“裝束”,璀璨燈火倒映湖面,處處流光溢彩、喜氣洋洋。
“久違了,這才是人間煙火氣。”鄭州市民劉先生挪動腳步,擁擠的人流并沒有給他增添絲毫煩憂,“‘大玉米’作為鄭州的標志性建筑,通過燈光秀和鬧元宵活動,把鄭州各處的人們聚在一起,大家一塊熱熱鬧鬧過好節,抖擻精神,奮斗實干新一年,努力讓一切稱心如意。”
流動的生活回來了,熱鬧的景象也都回來了。
商代王城遺址東大街北廣場,古城墻下,人頭攢動,鑼鼓鏗鏘,舞龍舞獅翻騰跳躍、好不神氣,一幕幕優秀傳統民間文化集中展演讓57歲的連紅增不由叫好,“好幾年沒見這場面了,老百姓就喜歡這紅紅火火、喜喜氣氣的熱鬧勁兒。”
春節,觀察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這個
元宵佳節,自然少不了特色美食——元宵。鄭州市管城回族區順城街是一條特色美食街,沿街張燈結彩,十幾家老字號的傳統手工元宵店分列兩側,各種口味的元宵應有盡有。
一家丹記元宵攤位前,排著上百米的長隊。“比起速凍湯圓,手工元宵現做的香。今年春節生意猛增,每天凌晨三四點起來做,一天下來上千人買,有不少贈親送友一次性就買上十幾斤。”丹記元宵的丹姐介紹,今年元宵的銷量要遠高于疫情前的元宵節,“把這個老字號經營下去的信心又找回來了,干著雖辛苦,但心里頭特別甜。”
人的流動,折射一座城市的元氣與活力。鄭州的各大商圈,人氣也格外旺盛。下午5點多鐘,位于鄭州高新區公園茂的巴奴火鍋就開始取號等位。“從一月份開始,客流量就多了起來,每天有三四百桌的客人就餐,今年也算開門紅了。”該店面負責人說。
過去幾年,餐飲業最易受疫情沖擊。“以前,房貸、房租壓得喘不過來氣,現在好多了,人流上來了,也就更有奔頭了。”惠濟區英才街附近一家全羊肉鮮湯老店的老板王學德看著一位位食客走進店里,干勁更足了。
一些人選擇聚在城里,另一些人選擇涌向近郊。南距鄭州城區15公里外的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千稼集景區熙熙攘攘、熱鬧異常,當天有五六萬人在這里共慶佳節。
“挺過來了,以后會更紅火。”看到此情此景,泰山村黨總支書記喬宗旺雙眼濕潤。這些年泰山村發展“旅游+培訓”產業,即便在2022年,村集體經濟也創收4600多萬元,“大家伙的信心慢慢都回來了,今年要翻番!”
立春時節,春回大地,人間向暖。在一切變好中,人們的信心和春天一起生長。
新的春天,新的出發。癸卯兔年,奮躍而上。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5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4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
頭條 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