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美術館新館里,富含黃河文化元素的雕塑藝術作品吸引眾多觀眾。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展覽分為 “黃河”“人”和“大地”三大篇章,以王剛2012年創作的巨幅油畫《何以黃河》為開篇,鋪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黃河畫卷。春節假期,漫步充滿藝術氣息的幾大展廳,不少市民認真欣賞著大廳內的百米長卷《大地豐碑》,深刻品味著藝術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大年初五下午,站在第一展廳巨幅黃河畫卷前,通過一系列富于象征色彩的宏大風景,市民方園帶著十歲的兒子感受著黃河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觀。
“王剛老師筆下的黃河一往無前、生生不息、質樸剛健、永恒不滅的精神品格,是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共同的生命底色。”從小喜愛美術的方園告訴記者,她專門趁假期帶孩子來美術館接受藝術熏陶,想讓孩子心中從小播種下藝術的種子。
在第二、三展廳,觀眾們欣賞著萬千普通勞動者“老萬”們的真實與鮮活,通過不計其數的泥塑頭像,品讀人與大地的依存,感受“老萬”身上最原始、最質樸的藝術世界。在第四展廳,藝術家現場創作的作品《耬·樓》,通過行為藝術的視頻影像,喚醒人們血脈深處關于泥土的記憶。在利用高科技打造的沉浸式展廳里,眾多家長帶著孩子席地而坐,靜靜欣賞著不停變幻的唯美自然畫卷。
“斗轉星移,流光如逝,看野火燎原,聽冰雪消融,當罡風吹散熱愛,溝壑如割,藝術家的意志,在大地上浮現出凝固的表情。”
“這才是黃河應有的原象之美。一個民族千年的苦難悲歌、精神之魂、雄渾氣度都蘊藏其中。”……
河南省首席科普專家史俊廷說,著名畫家王剛老師的作品非常震撼人心,這些作品蘊含著他對大地的眷顧,對生命的熱愛,對黃河的思考和敬畏,對人生的深刻解讀,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
“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一往無前、生生不息的精神品格,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寫照和生命底色。我畫黃河,不是畫風景,而是畫黃河文化的滄桑歷史,苦難抗爭,厚重和力量。”王剛告訴記者,在
本報記者 成燕 文/圖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9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
頭條 23-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