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體現了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決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作為產糧大省,河南連續5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30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后,要進一步核查影響糧食安全的風險點,為我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貢獻更大力量。
多種問題制約糧食生產和安全
保護耕地工作壓力較大。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守住耕地總面積不減少是底線。十八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嚴格控制的,我國對耕地保護實行黨政同責,嚴控耕地的非農轉化,即使耕地轉化為其他農用地也要求穩妥實施耕地的“進出平衡”,來確保長期穩定的耕地不減少。當前,河南實有耕地1.2億畝,超出國家下達責任指標194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10223.21萬畝,超出國家下達指標17.21萬畝。但河南后備耕地資源不足80萬畝,且開墾難度較大,保護耕地工作面臨種種挑戰。
種業發展鏈條較為薄弱。糧食安全的保證來自地、來自技,尤其是良種的培育、繁育和推廣,在保證糧食安全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河南在種業方面的科研力量在全國比較靠前,有3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有若干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科技園,在小麥、玉米、花生育種方面走在全國前列。但總體而言,河南在種業振興方面還有不少發展空間。一是良種培育實力尚不及第一梯隊。目前,海南、甘肅、四川擁有我國三大國家級種業基地,尤其是位于海南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科研實力最強。河南在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育種方面能力較強,但在蔬菜、水果的育種方面能力明顯弱于前面提到的三個種業強省。如果能補齊育種短板,育出更高產量的蔬菜、水果種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為糧食種植爭取更多土地。二是良種育繁推鏈條上的種業企業發展散亂。河南種業企業大部分為中小企業,沒有育種能力或育種能力極弱,在良種培育、繁育和推廣時缺乏影響力,難以形成規模,市場占有率低。這必然影響河南種業企業的后繼研發投入和發展空間,導致河南良種育繁推整個鏈條缺乏活力。
提高種糧農民收入面臨困境。糧食產量要高,糧食質量要好,就要有足夠數量愿意種好糧的農民,種糧收入低必然會抑制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近年來,雖然糧食收購價格走高,糧食補貼增長,但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價格漲速更快,導致種糧農民在每畝地上的年收入仍然偏低。長期收入偏低打擊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尤其是農村的年輕人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到土地中去。從長遠來看,種糧農民中缺乏思維活躍、勇于嘗試新事物的年輕人,不利于種糧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最終影響糧食安全。為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但因合作社性質問題,在經營、貸款等方面面臨束縛。進行糧食加工能夠提高產品附加值,但河南農村糧食加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多局限于糧食的簡單再包裝,進行精深加工的較少,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利潤不高。在相關產業項目選擇上,有的項目有原材料,但沒技術;有的項目有原材料有技術,但市場競爭激烈;有的項目有原材料有技術,市場前景好,但面臨環保約束問題,如預制食品加工,通過產業來增加農民農業經營收入不容易。圍繞糧食生產加工不足以讓農民獲得滿意的收入時,農民對糧食生產必然缺少積極性。
多項舉措提高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
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嚴格進行耕地用途管制,通過各種宣傳手段,讓禁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規定深入人心。對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進行嚴肅查處,將違法案例以淺顯易懂的形式對群眾進行廣泛宣傳,向社會釋放嚴守耕地紅線的決心和對違法占用耕地“零容忍”的信號。同時,設置便捷的群眾監督渠道,對保護耕地有功的群眾進行獎勵。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進一步提高耕地使用的集約程度。要保證糧食安全,穩定并提高糧食產量,在后備耕地不足的情況下,必須提高耕地使用的集約程度,在科學種糧理念指導下,精耕細作,提高糧食單位產量。一是繼續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設施,為耕地建設機井通上電,保證土地灌溉充分,排水快速有效。二是普及農業機械化生產,使土地整理更充分徹底,施肥打蟲更及時便捷。三是配備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手段和科技人員,通過植保、氣象傳感器等手段,監測種植中的墑情、蟲情、苗情、災情,由農業科技人員幫助農業生產者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避免草地貪夜蛾、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造成糧食大面積減產,并根據不同地點、不同時間的耕地種植情況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將現有農業技術用到實處。四是在小麥良種的推廣基本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擴大水稻、玉米和一些畜禽良種的推廣,在2022年進行推廣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雖然還有許多經驗需要總結,但不失為提高產量的種植方式創新,可以在今年繼續推廣。
培育種業龍頭企業,發展種業育繁推協同發展集群。2021年,河南集全省種業科技資源和力量組建了神農種業實驗室,并組建了不同作物的育種研究團隊。2022年,河南籌備建立河南種業集團,打造種業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的方式改變小散亂的種業發展局面。政府可采取措施鼓勵中小種業企業發展,為其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建設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的產業集群。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千方百計提高種糧農民收入。提高種糧補貼和糧食收購價格,是鼓勵農民種糧的一個方面,但其收益不足以讓農民心無旁騖地從事種糧事業。應當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多種經營,讓農民在種植之余能夠就近從事產業經營,獲取種植之外的收入。在培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過程中,要破除障礙,在融資、申請農業項目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只有產業發展起來,農民收入增加,糧食種植的規模化經營、精細化管理才有可能實現。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