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方艙醫院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康復出艙,如何才算達到出艙標準?他們還有沒有傳染性,會復陽嗎?針對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教授、廣州市黃埔方艙醫院總領隊崇雨田進行詳細解答。
◎ 方艙醫院組織第一批患者出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問題1:
目前廣州方艙的出艙標準是什么?
崇雨田:對于無癥狀的感染者,在方艙醫院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第6天和第7天采集鼻咽拭子各開展一次核酸檢測(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如兩次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界限值為40),或檢測陰性(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界限值低于35),即可安排出艙。
問題2:
最快幾天能出艙,在艙內如何加速康復?
崇雨田:目前感染者最快一周即可出艙,平均的出院時間為12天,隨著后續流程更加規范,出艙時間會進一步縮短。艙內的感染者不需要過多擔心,此次的“奧密克戎”毒株傳染性強,但致病性很弱,基本上可以講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屬于急性自限性病毒疾病。在艙內,主要是保證充足的休息、均衡的營養和良好的心態,目前,臨床上也在使用小分子的抗病毒藥物,期望可以更快地讓感染者康復。
◎ 琶洲A5方艙治療車。
問題3:
進入方艙后,無癥狀患者轉為重癥患者有多少?
崇雨田:與2020年相比,“奧密克戎”患者癥狀較輕,在方艙收治的病人中,出現肺部改變的極少,在累計收治的4000名感染者中,基本沒有因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癥或危重癥。只有2人入艙后肺部CT出現改變,其癥狀也并非由奧密克戎引起。從黃埔方艙轉出到定點醫院的病人不到50人,也不是重癥,而是經過醫生評估,屬于有一定風險的老人、兒童或孕產婦。
問題4:
無癥狀感染者是否可以居家隔離而不去方艙?
崇雨田:對于無癥狀或者較輕癥狀的患者,為什么一定要集中隔離而不能居家隔離,主要是因為此次廣州疫情爆發在城中村,人口密度大,集中隔離可以減少社會面感染。
◎ 琶洲方艙醫院二期D18艙。
問題5:
感染奧密克戎后的“復陽率”有多少?
崇雨田:患者出艙的標準是Ct值≥35即可,但在社區篩查時,Ct值要大于40才算陰性,有部分Ct值大于等于35卻小于40的康復者就很容易被認為是“復陽”,這部分康復者并不存在傳染性。國際、國內學者都已做過相關研究,對于Ct值≥35以上,且病程超過一周沒有癥狀,是沒有傳染性的。在臨床上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出艙后康復者回到社區后,并沒有導致家人或者社區局部暴發新的病例。
問題6:
感染者康復后是否會出現“二次感染”?
崇雨田:康復后的感染者,短期內對同一毒株的病毒是具有免疫力的,不會再次發生感染,這也是為什么在方艙內不會出現重復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時間延長、出現新的毒株,仍有可能感染,只是感染幾率比普通人要低。
◎ 方艙給準備出院患者的一份“特別手信”。
問題7:
感染者康復后是否會留下嚴重的后遺癥?
崇雨田:康復后是否會留下后遺癥,是感染者最關心的話題,但是目前沒有任何的確鑿證據顯示會引發后遺癥,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當然,對于方艙中的無癥狀感染者極有可能出現先無癥狀,2-3天后轉為有癥狀表現,所以需要方艙醫護人員進行病情的甄別。當前,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夠深入,對康復者的觀察時間還不夠長,還需要進一步臨床證實。
問題8:
感染者康復后回家需要注意的事項?
崇雨田:目前廣州要求,從方艙或定點醫院收治的康復人員回家后,要進行居家健康檢查。要求在第4天和第7天進行上門的“單采單檢”,且在3個月內不參與設于社區的“混管”核酸檢查。需要提醒的是,康復者回家后是“居家健康監測”而不是“居家隔離”,是可以和家人一起生活的,建議有條件的家庭盡量安排單人單間。
◎ 方艙醫護人員向出院患者進行叮囑。
問題9:
如果居民樓上或樓下有陽性感染者,怎么辦?
崇雨田:當本棟樓出現了陽性感染者,其他人怎么辦?新冠的感染途徑是比較清楚的,飛沫和氣溶膠可以傳播,氣溶膠比飛沫更細的微粒懸浮在空中,但傳播的距離是有限的,在開窗通風、流動空氣的狀態下很快會被稀釋,一般近距離才有風險,戴好口罩可以減少病毒的感染風險。此外,病毒可以通過下水道進行傳播,建議在沖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如果家中的下水道口有返味的情況,建議用塑膠袋封住。
問題10:
新冠疫苗接種是否有效?
崇雨田:明明接種了疫苗還是感染了新冠病毒,是否意味著無效?從率隊支援香港疫情來看,主要的重癥者往往是沒有接種疫苗、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因此對于高齡老人來說,接種疫苗是減少中招后病情加重的有效手段。隨著毒株的不斷變異,持續疫苗接種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流感疫苗就是很好的例子,就是每年都要接種的。
結語
11月最后一天,廣州多區宣布解封,這無疑是令人激動萬分的消息!不過,真正考驗免疫力的時候到了,在疫情仍在高危運行的當下,大家出門更要做好防護!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5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
頭條 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