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河南省十大地質成就新聞發布會上,會上發布了河南十大地質成就。
十大地質成就包括:地質系統重塑性改革確立“一局一院一集團”新架構。整合了原河南省地礦局、原河南省有色地礦局、原河南省煤田地質局及所屬單位的人員和資產,確立了“一局一院一集團” 新架構即河南省地質局、河南省地質研究院和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團。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成果豐碩。在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2011—2020年)中,新發現礦產地269處,其中大型147處、中型70處。16個項目上榜全國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優秀找礦成果,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資料圖)
地質災害防治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推進建設地質災害預警監測系統,推動完善“人防+技防”監測體系,開展防災減災救災科普宣傳、培訓和應急演練,指導基層群測群防員隊伍建設,選派專家進駐重點地區開展點對點技術指導。持續多年開展了地質災害易發的13個地市70多個縣區的地災防治工作。推動實施多個重大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消除多處地災隱患威脅。
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展現新作為。實施南太行地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礦山治理面積290平方公里,治理河道288公里,新增土地整治面積80.7平方公里,新增林地面積69.23平方公里;編制《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獲批實施。開展南水北調渠首及沿線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服務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對全省土地質量進行調查,發現綠色耕地1.13億畝,確認中原糧倉就是“綠色糧倉”。
應急搶險救援打通“生命通道”。河南省非煤礦山應急搶險救援隊作為一支省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先后參加了十余次應急搶險救援任務,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文化彰顯河南地質新形象。充分利用地質成就展、地質文化展覽館等平臺,展示地質工作的重大貢獻,講好地質故事,宣傳地質形象。
旅游地質助推全省文旅產業大發展。策劃申報的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策劃申報嵩縣石場村地質文化村,獲批河南省第一個規劃建設的地質文化村,助力鄉村旅游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將礦山環境治理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將鳳凰山國家礦山公園打造成全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典范。規劃建設的芒碭山地質公園,成為豫東地區唯一的一家地質公園和5A級景區。
“鄭州樣板”成為城市地質一張名片。推動鄭州成為全國七個多要素城市地質調查的試點城市之一,承擔實施了城市地質大數據云平臺建設、土地質量調查、旅游地質與地質文化資源調查、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隱伏構造活動性探測與評價、地下空間開發條件調查等十多個子項目,積極探索城市地質調查的鄭州模式,為城市生態環保、安全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河南發現并命名自然界的兩種新礦物。 “空鋅銀黝銅礦”和“空鐵黝銀礦”,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準;
河南發現世界最大的恐龍化石。巨型汝陽龍骨架模型是河南地質工作者自主發掘、研究、復原最大的恐龍,復原后體長38.1米,頸部長16.5米,頭部高度14.5米,體寬3.3米,體重可達100多噸。
鄭報全媒體記者 曹婷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4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
頭條 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