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ia
“明星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商品。”而他們利用大眾媒體向民眾輸出最重要的精神消費品則是“人設”,粉絲借此進行情感投射和自我代入,獲得心理滿足感。
吳秀波事件為藝人們及其團隊敲響了警鐘。關乎人設的一言一行,需慎之又慎。如果說“深情大叔”“高智商學霸”“獨立女強人”“顧家好男人”“智障白蓮花”等人設難立易毀,那么順乎人類本性的“宅”“懶”“喪”等人設則易立難毀,但難以吸粉。畢竟“慕強”的天性使得粉絲們更愿意承認自己的偶像“勤奮上進樂觀”。
在一眾明星當中,坦然在《我家那閨女》鏡頭前呈現出自己的“宅”“懶”“養生”的吳昕是一個異數,而入行十多年以來,因缺乏綜藝感、在快本主持群中充當資深“透明人”的她,卻憑借著反其道而行之的人設熱度大增,重新圈粉。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加劇,年輕族群心理偏向佛系,去精英主義的集體躺平寬松世代已至,眾多面臨婚姻職場壓力的女性在接地氣的吳昕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情感投射。時勢造偶像,偶像也記錄著時代趨勢。
“請與廢柴的我共躺平”:“宅懶養生”人設重塑“吳百歲”
日本發明了“寬松世代”這一名詞,用以指代具有“私生活優先于工作”、“自覺性差”、“自尊心強”等特點的90后,日劇《寬松世代又如何》描繪了這一群體。這一90后95后的群體心理畫像,在國內同樣成立。“保溫杯泡枸杞”、“喪文化”、“宅文化”、李誕帶著他的“人間不值得”走紅等流行文化現象,勾勒出了當下年輕族群的集體心理,而吳昕的“宅懶養生”人設走紅剛好與社會背景密不可分。
由百度指數可知,四位嘉賓傅園慧、袁姍姍、何雯娜、吳昕的百度指數到達峰值均與《我家那閨女》播出周期呈正相關,吳昕的百度熱搜指數高于其他三人。另外,微博熱搜也佐證了節目為吳昕帶來的人氣,吳昕哭泣之后“泡腳也要化妝”“吳昕回憶節目被砍”“吳昕的生活方式”等熱搜話題甚至形成了“熱搜風波”,吳昕在自己微博回應“我的生活理念一定不適用于每一個人,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過自己的人生”“節目大概只是關于我1/3的呈現”。
圍繞著吳昕本人衍生出更多熱點輿情,《36歲吳昕自曝不結婚原因:有多少成年人,在死撐》等意在引發用戶共情的自媒體10萬+文章持續刷屏,吳昕同款保健品、泡腳桶等在淘寶上熱賣,而科普保健品作用與危害的文章、Diss吳昕坐擁資源卻不夠努力、不運動鍛煉的宅懶生活態度等文章也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熱議觀點。事實證明,“宅懶養生”人設同樣可以圈粉,至少比模糊不清的定位要更加鮮明,而這把雙刃劍又該如何做到“傷敵一千”而不“自傷八百”呢?
此前,有不少文章曾將吳昕描繪為“一手好牌全打爛”。畢業于大連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的吳昕,擅長跳舞,2003年就主持過大連電視臺的《時尚十分》,2006年,吳昕從15萬人中脫穎而出,獲得《閃亮新主播》亞軍,隨后與何炅、謝娜、李維嘉、杜海濤一起組成“快樂家族”。這個為她帶來高曝光率、知名度的國民綜藝,除了幫助她順利開設8家“椰子泰”連鎖餐廳、小飛象網店,拿下Elle時尚大典等諸多資源,也為她帶來了諸多“毫無存在感”的質疑與尷尬。
粉絲將其歸結于“節目給她的花瓶人設”,然而不熟悉臺本經常忘詞、缺乏控場能力、無法造梗甚至接梗等業務能力不足的表現,還是為“快本透明人”吳昕帶來了很多黑粉。她一度嘗試過其他事業發展方向,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2017年中國版《深夜食堂》,吳昕出演的“波西米亞泡面公主”,演技尷尬劇本天雷,最大的收獲是那張廣為流傳的表情包。
《我們相愛吧第三季》當中與潘瑋柏組成“無尾熊夫婦”,在吸引了一批CP粉的同時也招來了“炒CP大戶”的質疑。沈夢辰在閑魚上變身勤儉持家秀恩愛的“閑魚公主”,林允、張雨綺通過小紅書重立耿直美妝博主人設,而吳昕的閑魚被網友評價其品味低齡卡通后,則“玻璃心”地選擇了關閉閑魚賬戶。
此前吳昕上《男人裝也被網友調侃為“母嬰雜志”,其性感表現力欠佳。她到了《吐槽大會》上依然放不開,面對來自其他人的吐槽,立即反駁“胡說八道”。作為“乖乖女”的她,選擇了一個不太適合自己的職業,性格中認真的一部分在娛樂圈被放大了,成為了“擰巴”“缺乏綜藝感”。時隔多年,吳昕最有記憶點的代表作仍然是“快本小透明”、“無尾熊夫婦”、“波西米亞公主”。
而《我家那閨女》的播出,為吳昕帶來了新的“吳百歲”人設記憶點。衣服衣架隨地亂扔、吃麻辣燙、拼樂高,儼然廢宅生活,與大家想象當中光鮮亮麗的女明星大相徑庭。泡腳桶、蒸腳儀樣樣俱全,9種保健品逐一上陣,“熬最晚的夜,用最貴的護膚保健品養生”,真實折射眾多都市白領女性日常。當恨嫁、職場焦慮日常在藝人身上上演,除了讓觀眾覺得“真實接地氣”,更感到“親切”進而增加好感。
“宅女”“懶人”“養生”的人設安全地帶,會是雙刃劍嗎?
幕后團隊或試圖將藝人性格中的某一特性放大為人設,或試圖為其打造與本性截然相反的人設,后者更容易崩塌。
較之于張雨綺離婚再復合、與前夫的“開年大戰”,導致楊天真為其苦心操盤的“獨立新女性”人設崩塌,馬思純亂用張愛玲語錄導致“文藝女青年”人設崩塌,張藝興“小綿羊”人設多次遭嘲,“宅懶養生”人設的好處,大概在于很難崩塌,崩塌了也不會帶來太嚴重的后果。
其壞處在于,“宅懶養生”這類個性模糊的人設在真人秀中很難吸粉,也難以帶來可觀的影視資源,或是商業資源。單一立這類人設的明星少之又少,大多數需要作品魅力加成、乃至更復雜的其他人設加持。
論及養生人設,娛樂圈中不在少數,在孫儷微博中搜索“泡腳”二字,出現了18條相關微博,隨身攜帶薏仁水的王子異、同樣愛泡腳的楊冪,還有直播素顏洗臉后嘗到轉黑為粉甜頭的景甜開始做養生博主、艾灸刮痧瘦身10斤,但是提到他們仍然不是只有養生標簽。“娘娘”和“美滿家庭”人設始終伴隨著孫儷,楊冪“帶貨女王”人設不可撼動,景甜由“資源開掛”轉型為“鄰家小姐姐”人設。
論及宅和懶的人設,也是大有人在。在《幸福三重奏》中,陳建斌的“懶”深入人心,在《野生廚房》和《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當中,李誕的“花式偷懶”也引發了熱議。不同之處在于,社會對男性的懶惰容忍度更高,而且這兩位都有才華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兜底”,并無脫粉風險。
由于整個社會大環境對女性的“邋遢懶惰”更不寬容,吳昕的大齡單身女青年“宅懶養生”人設雖然會吸引一部分有代入感的女性粉絲,但可能會流失一部分男性粉絲,更可能招致更多黑粉。在“吳昕的生活方式”微博話題下,許多用戶質疑她“太喪了”,另外,從事業規劃來看,宅女形象或影響時尚資源,個人發展受限,可能更受家居用品、養生品牌的青睞。其已有代言驗證了這一點:代言瘦身產品、益生元軟糖、電水壺等……缺乏時尚品牌資源。
真人秀能夠帶來的人設熱度是暫時的,更有鮮明個人特色的主持風格,影視劇中令人驚艷的演技……或許才是年齡事業瓶頸到來時的長久之計。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