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兩季爆棚相比,近期播出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受追捧熱度降低了不少。
在筆者看來,雖有廣告代言與資料引用錯誤的嫌疑,但《舌尖上的中國3》可圈可點之處亦不少——雖為美食紀錄片,更像一部人文大片,圍繞“器具”“宴席”“廚人”等主題,從烹飪器具革新談起,介紹各地獨特的風味小吃、宴飲聚會風貌、飲食養生保健、廚人的執著匠心、人情的溫暖以及南北交流、民族融合、東西交匯等,向觀眾展示了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傳承的同時,在結構選材、畫面拍攝、配樂解說等方面,本季也實現了“創新、突破和發展”。《舌尖上的中國3》受到冷遇,說明了拍續集的難度。
“續集熱”由來已久。近年來,好萊塢先后推出了《驚天魔盜團2》《忍者神龜2》等續集。2017年,國產續集的《繡春刀2》《閨蜜2》等影視作品也相繼面世。“續集熱”是影視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毋庸置疑,續集在票房續航能力、激發市場活力、節約廣告成本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但凡票房強勁的作品,觀眾意猶未盡,也會期待再出續集。然而,若僅是“換湯不換藥”,或原作未提前預留空間,勉強拍出續集,這樣的狗尾續貂,未必被觀眾認可。一般說來,原作過于出色,觀眾早已確立自己的審美意象,這種先入為主的主觀臆斷很容易直接成為評判續集的標準。
拍續集不是錯,但如果盲目跟風,將直接扼殺影視產業原創的潛在力量。原創能力太弱,已嚴重影響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中國影視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須找尋自己的“精神原鄉”,夯實作品內容的原創內涵。
“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新時代文藝發展的重要命題。對于文藝創作保持活力、產業持續發展和國家文化繁榮,文藝原創力至關重要。
那些出類拔萃的影視作品,無一不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極強的文學性和高超的藝術性。打造這樣的作品,需要原汁原味的原創力和文化積淀。當前解決影視產業原創乏力的關鍵,一是重視劇本創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提高編劇地位和待遇。二是要在全社會營造重視、扶持、認可和鼓勵原創的良好風尚,確立原創文化的道德準則;出臺保護、獎勵、尊重、培育和提升原創能力的相關法律和行業規定;加強版權保護力度,堅決遏制侵權盜版現象;構建相對客觀公允的影視評價體系推進產業的創新發展。三是要加強高等藝術院校對編劇導演等高端人才的培養,緩解影視產業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的斷層問題。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