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對口支援新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烏魯木齊召開,來自全國19個省市教育廳(教委)、41所中東部“雙高計劃”學校、12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指委)及新疆受援學校代表參加會議。“三年來,內地對口支援高校為新疆受援職業院校搭建了各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在新疆職業院校與內地高職院校和企業間架起了友誼之橋,開啟了‘一對一’‘多對一’對口支援新模式。”教育部援疆干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職業教育處處長寧銳在會上表示。教育部組織優質資源對口支援新疆職業院校,在學校治理能力、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精準聚焦、精準發力,實現了從“幫扶一校”到“助推一地”的嬗變。
深化組團幫扶,加強內涵建設
“雖然只有短短3年時間,但各援疆高校通過組團幫扶,為學院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疆喀什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李懷仁說。
三年來,各援疆高校根據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實際,實施援疆教師任“院領導+中層干部+專業帶頭人”的組團模式,采取“一校一協議”“院包系、系包專業”結對方式,開展“立體式”幫扶,實現了10所“雙高計劃”院校與學院6個系部、18個專業共建全覆蓋。
李懷仁說,援疆教師們通過聽課、示范課、講座、專項培訓、集體備課等形式,助力學院教師教學技能水平提升,同時選派65名骨干教師到各高校掛職學習,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
由于有京津皖7所“雙高計劃”院校對口幫扶新疆和田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院包系”與學院對應部門結對,三年來,該院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教學改革等各類制度56項。截至目前,7所“雙高計劃”院校累計選派44人次到學院開展工作,90余名學院教師與援疆教師師徒結對、26名學院骨干教師與后方院校教師遠程師徒結對,開展對口支援交流活動230余次,邀請相關職教專家開展線上教師培訓和云端教研42次,組織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職業大學、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師200余人次到學院開展專題講座近百場,培訓3000余人次。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后,湖北省在教育部確定“雙高計劃”院校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對口支援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從單向援助升級到鄂博職教新機制,在更高平臺、更寬領域,實施“2+10”組團式對口幫扶模式。
應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所需,湖北省盡己所能,以辦學分院式、聯席推進式、人才組團式、管理移接式,全過程支持學校高質量發展。湖北省高位推動、頂層謀劃,軟硬件同步投入,幫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建強優勢學科專業。組建由兩地教育部門、高職院校共同組成的職教共同體,每年召開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形成兩地多方的長效協同合作機制。同時,湖北省教育廳協調華中師范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和10所優質高職院校,采取“一校幫一院”的方式,在博職院8個二級分院掛“博州分院”牌子、選派一名中層干部擔任分院院長、選派一名骨干教師擔任教研室主任或專業帶頭人,任實職、擔實責、做實事,從單純授課升級為頭雁引領、結對成長。每年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選派30余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師赴對口學校掛職鍛煉、培訓學習,實現了從“輸血”到“活血”的提升。
聚焦產業發展,加快專業建設
為更好服務地方經濟,促進產業發展,援疆團隊以專業建設為抓手,10所院校先后選派30余名骨干專業教師到喀什職業技術學院工作,擔任專業帶頭人,引領專業建設。圍繞喀什區域“十大產業”,優化專業建設規劃,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成立專業申報工作組指導新增專業申報,成功申報獲批醫學、電子、旅游、食品類等18個高職專業。援疆教師走訪調研企業,共建產教融合示范性基地、“雙師型”師資培養基地和紡織服裝產學研實訓基地,紡織服裝產學研實訓基地是南疆四地州中唯一的自治區首批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三年來,喀什職業技術學院與238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切實提高了學院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周學偉說,支援院校從強基固本升級到體系建設,聚焦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和博州“九大產業”發展,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體系,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等新興專業,增設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冰雪運動等緊缺專業,旅游管理、自動化入選專本銜接試點專業。同時,成立博州學前教育、護理和鄂博旅游三大職教集團,形成市場化、規模化、連鎖化、集團化辦學模式。
“湖南省以‘院校聯專業’援助機制幫助學校重點建設旅游、農業等6個專業群,打造了疆內職業院校首批果露酒釀造專業,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阿力木·克依木說。
為幫助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內涵和專業群建設,援疆院校協助學院梳理了專業群的組群邏輯,構建了專業群課程體系,共同研究完成了9門課程建設,聯合申報了各類課題70余項,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獲廳局級以上獎項70余項。該學院黨委書記王瀚說,“對口支援助力學院為服務區域經濟和交通的發展培養了更多創新型、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
助力學校建設,整體面貌換新顏
如何有效提升受援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江蘇省教育廳在對口支援過程中,堅持“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助力學校建設。
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江蘇省援建了霍城縣、伊寧縣、新源縣、農四師、農七師等地的職業技術學校和實訓基地,受援的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獲評第二批自治區優質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江蘇省投入1.6億元建成克孜勒蘇職業技術學院、阿圖什市職業技術學校,實現克州高等職業教育零的突破。
江蘇省努力推動“校包系”工程、“多幫一”結對幫扶模式,20余所江蘇高職院校與克州職院“校包系”常態化合作,38所高水平職業院校對口幫扶伊犁州直屬職業院校和縣級職教中心。江蘇省還搭建交流平臺,舉辦“送學克州——職業素質提升”活動,共建“蘇克職教聯盟”,建設伊犁州職教集團聯合會。
江蘇省通過開展專業建設指導、項目方案論證等幫扶活動,扶持符合新疆區域經濟和產業需求的示范性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指導開展的88項專業建設中,有13項獲批省級建設項目。同時,向受援地引進周樂山、喬森、季誠等名師工作室,創新汽車運用與維修、護理等專業的實訓教學新模式,有力提升了學生職業技能水平。
浙江省教育廳、援疆指揮部牽頭成立“浙—阿職業教育發展聯盟”,整合60所優質院校和95家浙商企業,按產教融合“1校+1企+1專業”模式,重點幫扶阿克蘇地區和一師15所院校68個優勢特色專業,共建示范性實訓基地20個,聯合開展培訓項目58個。同時,在教育部職成教司大力推動下,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和省內6所國家“雙高計劃”院校全面幫扶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省內7所優質高職組團支援塔里木職業技術學院。在浙江省支持下,全疆第一所覆蓋學前和中職的綜合性特教學校建成,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躋身南疆唯一的自治區優質高職。
2022年4月,浙江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省區政府聯合出臺創新推進“1+X”“組團式”援疆實施方案,其中“組團式”教育援疆位列任務之首,把職業教育作為新一輪對口支援的重點領域,集成資源、迭代升級,構建從中職到本科、從職校到特教的全鏈式組團援疆體系,助力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打造區域性職教高地。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6日第5版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1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30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
頭條 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