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寫作是教師的必備技能,是感悟教育生活、交流思想的基本能力,也是倒逼成長的最佳方式。我中師畢業,天賦不高,是一名曾被同事戲稱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體育教師,但截至目前,我已經發表了500多篇文章。
那么,怎么走上教育寫作之路呢?如果有技巧的話,我想那就是:坐下來、開始讀、開始寫!結合自己的寫作經歷,要做到長期堅持、寫出質量,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明確自己寫作的目的。一個人的價值一定程度上是用“影響力”來衡量的,教師的專業成長本質上也是在積累個人的專業影響力,使自己有能力影響更多人,更積極、更深刻地影響人。方向和目的一旦明確,做事的主動性、效率自然就會很高,結果也會變好。當然,如果你想把作品發表在媒體上,還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用戶,頭腦里應該有清晰的用戶畫像:你面對的讀者是誰?他們在教育系統中處于什么角色?目標讀者想要解決什么問題?想要得到怎樣的信息?等等。只有明確了自己的目標讀者、受眾人群,我們才知道自己的寫作是否適合做這樣的讀者定位,才能確定我們如何把文字寫到他們心坎里,這是文章質量的保障。要“寫到心坎里”,光有專業底氣還不夠,你還需要具有同理心,能與讀者共情。如果有的初寫者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先用寫信的方式仿寫,因為寫信具有“重情”與“對話”兩個顯著特征。
第二,開始教育寫作時,初寫者要過一個心理關——從心里接受自己“寫得糟糕”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然后,多讀、多積累、多動筆,快速度過入門期。如果真的感覺“肚里無貨”,不知道如何寫第一句,不知道接下來該寫什么,那不妨先從日常訓練、自由寫作開始,每天練筆兩三百字,并慢慢增加字數,可以讓你在教育寫作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順暢、更有信心。
第三,開啟教育寫作之路后,要給自己“治懶”。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真的不知道自己會有多優秀。我有幾個小技巧,可以克服“懼怕”和“懶惰”。
首先,用碎片化時間寫作。時間是擠出來的,教師都很忙,若要找完全的空余時間來寫作是不好實現的,那么,利用好碎片化時間是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法,既好實現又提升了我們的時間利用效率。上下班的路上、做飯和吃飯的過程中、走路的時候都可以是我們構思框架的時間,或寫一小段,隨時用手機錄下或帶筆記錄,等真正能坐下來的時候,寫起來就快了、順了。
當然,要長期堅持寫作并非易事。20多年來,我堅持寫作,哪怕每天只寫100字,哪怕每天對著手機演講一番再整理文字。只要堅持下來,你就是在思考。只要在思考,你就會主動選擇閱讀材料去學習吸收,你就會去不斷豐富自己,隨之你的思想會豐富、深刻起來。有了思想,你就會想寫更多,等哪天你每天都能寫1000多字了,能對手機講5分鐘了,你的寫作之路也就基本穩定了。長期以來,我堅持每天閱讀1小時、寫作1小時,靈感來了就趕緊一氣呵成寫下來,收獲頗豐。
其次,學會用文字復盤。復制、復盤、翻盤,我個人認為,它們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看完一本書、一部電影,見了一個人,聽完一堂課,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間產生過想寫的沖動呢?寫文字復盤,可以用“清單”的形式呈現,以時間順序記錄心得感悟,在此基礎上慢慢增添內容,甚至看電影、在咖啡廳休閑時也可以用手機把好的電影名、流傳的歌詞、經典的臺詞、與教育有聯系的人物形象以及具體情節和事例等拍攝、保存、記錄下來,日后都會成為很好的寫作素材。
再其次,從一段話寫起。寫突發的靈感,寫經過思考后的感悟,或只是寫一段想說的話,不管錯字、標點,自由地寫,就會慢慢地從少到多、從次到優、從量變到質變。
第四,追求寫作質量的穩定。這是每一個教師寫作者都會面臨的挑戰。如何保持教育寫作的高品質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力:
首先,持續高質量輸入是關鍵。堅持閱讀和學習,讀書是從外界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每天至少擠出半小時的讀書時間(不一定非得是紙質書),把時間用緊湊。
其次,在整理中積累素材。素材整理、案例整理、邏輯整理、知識點整理等,都會成為寫出更多好文章的重要積累。
再其次,做好輸出的規范訓練。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或者高產的教師需要做專項訓練,尤其是論文寫作。論文寫作是教師不熟悉的領域,在論文寫作中要圍繞題目、摘要和關鍵詞、目錄、正文、結論、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進行論文格式的規范訓練。比如,圍繞題目遵循主題突出、內容清晰、簡短精練、務必準確四個原則進行訓練,可以從模仿開始。
最后,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反饋渠道。這個反饋渠道可以是朋友圈,可以是同事群,也可以是個人微信公眾號。力求每日一更,從而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其中,積極的反饋有助于我們不斷堅持、不斷突破,而批評性意見也應轉化為我們不斷修正與提升的力量。
教師寫作,需要不斷打造穩定的操作流程和系統能力。一個人的習慣里,往往藏著他的未來。你越是早起床、早學習、早運動、早動筆,生活越精彩。從容的生活節奏、飽滿的情緒,能讓我們掌控一天的好狀態。當心中有了方向,無論外界多么紛繁復雜、驚濤駭浪,你都能朝向自己的理想,向著自己心中的愿景,按照自己的節奏,持續地去行動,不斷做出成績來。教育寫作,從量變到一定程度會引發質變,復利效應常常發生在堅持者身上。
(作者系江蘇省常熟市淼泉中心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26日第9版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6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
頭條 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