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請允許我“顯擺”一下。《中國教師報》的前身《中國教育資訊報》的創刊號上就有我的身影:在《對話》版上,我主持了“怎樣面對學習失敗的壓力”的話題討論,并有一封與求助孩子的通信。我其實那時候并沒有什么“名氣”,但這份報紙卻給我慷慨的版面,讓我直抒胸臆:《讓我們重建教育理想》《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師節:獻給老師的禮物》《市長是暫時的,學者是永遠的》《教育懲罰與民主教育》……這是最初幾期報紙上我所發部分文章的題目。
如果說我和《中國教育資訊報》的關系叫“熱戀”的話,那么后來它更名為《中國教師報》后,我和這份報紙就正式“結婚”了。而《中國教師報》對我真是寬容,我的一篇篇充滿“麻辣川味”的文章,就這樣在《中國教師報》上展示著我所思所想的“重口味”——《我想辦一所沒有“特色”的學校》《遍地“教育家”》《教育不是拿給別人欣賞的》《名師是“打造”出來的嗎?》《質疑所謂“第十名現象”》……這每一個標題幾乎都會引發不同觀點的爭論。
有的文章我投寄時還心里打鼓:估計“尺度”大了一些,恐怕通不過吧?于是,我給編輯附言:“如果不方便用,不必為難,沒關系的。”但幾乎每次,這些犀利的文字都原汁原味地發表出來了,而且很多時候這些文章是在頭版“隆重推出”。
所以,很多時候我寫了一篇新文章,首先想到的是《中國教師報》。我不少有影響的文章,的確也是首發在《中國教師報》的。比如《幸福比優秀更重要》《做一個孩子不怕的校長》《追求教育的真境界》《教育,可以這樣表達》《“一線教師”,你應該是什么樣子》《教育家的翅膀呼喚自由的天空》……而我的新書出版后,《中國教師報》總是予以熱情的評論與推薦。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中國教師報》以及許多媒體的支持,會有我李鎮西今天的所謂“成就”嗎?
我擔任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期間,在“新教育實驗”的理念指導下做平民教育,根據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此《中國教師報》予以有力的支持。2011年初,時任總編輯雷振海率報社一行人親臨我校實地考察,深入課堂采訪師生。后來,《李鎮西“突破”》和《教育是一種良知》兩篇長文在《中國教師報》以“特別報道”的形式推出,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雖然題目寫的是我的名字,但內容卻是對我校教師群體和教育改革的整體報道,這極大地鼓舞了我校的教師,也給沒當過校長的我以極大的信心。
記得當時雷振海總編輯對我說:“我們給你開個專欄吧,把你的思想與實踐寫出來,讓更多的人分享。”我想,我有什么“思想和實踐”,不都是我們老師的嗎?于是我說:“我可不可以寫我們老師的故事?”雷總說:“那當然可以,你的專欄你做主!”
于是,我挨著寫我們學校的老師,每周的《中國教師報》上都有我們學校一位老師的故事,幾年中我把我校一位位老師推到了《中國教師報》千千萬萬的讀者面前。老師們讀到有自己故事的文章都很激動,有老師對我說:“我這么平凡,沒想到李校長把我寫上了《中國教師報》!”我就是要給我的老師們這樣的職業自豪感,而提升教師的自豪感,正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涵。感謝《中國教師報》給了我這么一個機會,讓我的老師以這種方式體驗職業的尊嚴與幸福。
《中國教師報》就是這樣踐行著他們“為教師而歌”的誓言,一直報如其名,高揚“中國教師”的旗幟,讓教師說話,為教師吶喊。
正是《中國教師報》的重點宣傳、追蹤報道,讓地處偏遠農村的杜郎口中學天下聞名。當一些人質疑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改革時,《中國教師報》給了一群鄉村教師以崇高的尊嚴,讓他們贏得了全國絕大多數同行的敬意。幾年后,社會上有人說“杜郎口中學出事了”“神話破滅了”……《中國教師報》委托我實地采訪,頭版推出重頭文章,繼續為杜郎口中學搖旗吶喊。我認為,相對于大都市的名校及其教師而言,杜郎口中學屬于最貼近廣大平民百姓的學校,這里的老師最能代表全國廣大的一線教師,因此,為杜郎口中學正名,就是為廣大一線教師揚威。
2015年5月,上海某小學教師因為接受了孩子撐傘被一些人攻擊,當地教育局還通報批評,將此事上升到“師德”高度。一時間,非議四起,弄得老師們喪氣而又憋悶。我即興寫下《學生給老師撐傘,何錯之有?》,發表在我的公眾號“鎮西茶館”上。《中國教師報》記者立刻與我聯系,希望我授權發表這篇文章,我當然樂意。于是,我這篇文章隨著《中國教師報》傳遍大江南北,各種“雜音”戛然而止。
2021年,《中國教師報》再次邀請我開專欄,每周一篇。年輕的編輯能夠想到我這個退休教師,我還是很開心的。但寫什么呢?我想到了時不時有年輕老師給我提各種問題,何不利用這個機會給他們聊聊呢?
于是,我從一線老師的傾訴中提煉出許多問題:“我有當老師的天賦嗎”“如何讓校長理解并支持自己”“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搞教育科研”“怎樣才能有效地影響家長”“學生在課堂上故意搗蛋怎么辦”……我從容不迫地寫,《中國教師報》一篇一篇地刊發。這些短文雖然涉及了教育觀念,但更多是從微觀的視角,談師生關系、班級管理、課堂教學、閱讀方法、寫作技能,談教育的行為、細節、方法、技巧。兩年后,拙著《答新教師101問》出版了,捧著新書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謝《中國教師報》。
(作者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24日第2版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4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
頭條 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