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際觀察·強國崛起背后的教育擔當③
葡萄牙地處歐洲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端,面積92226平方公里。正是這個地域狹小、資源有限的小國,以當時不足100萬的人口,拉開了人類航海大發現的序幕。從此,無論是陸地和海洋的邊界,還是人類的視野,都不斷得以拓展,不同文明以更加緊密的方式聯系在一起。葡萄牙在開辟新航路后的幾十年間,奇跡般地崛起,成為當時西歐最富強的國家之一,一度與西班牙平分全球。
1415年,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三王子恩里克率軍攻陷了北非摩爾人的貿易重鎮休達,被認為是歐洲人向外擴張的開端。到16世紀中葉,葡萄牙在非洲、亞洲和美洲建立了多個據點,控制了跨越半個地球的商業航線,建立起強大的海外帝國。作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葡萄牙不僅邁出了探索世界地理的第一步,也為現代教育作出了貢獻。很多人將黃金、香料和宗教視為葡萄牙探險者的三大動力,其實,葡萄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在葡萄牙崛起過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
薩格里什航海學校
重視科學和實用技術
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航海事業和現代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他廣泛涉獵天文等領域的知識,從摩爾人處獲取關于非洲的實踐經驗,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系統研究的精神。恩里克認為,啟動大航海的前提是組建一支裝備精良、才學淵博的船隊,而教育則是成功的關鍵。因此,他在葡萄牙南部阿爾加維地區的薩格里什建立了全世界首個航海學校,通過系統實施教學來培養具有航海技藝的人才;設立觀象臺,邀請各國地理學家、地圖繪制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研究、制訂計劃方案;廣泛搜集地理、氣象、信風、海流、造船、航海等文獻資料,并加以分析整理;建立旅行圖書館,收集包括《馬可·波羅游記》在內的圖書和地圖;資助數學家和手工藝人改進、制作新的航海儀器,例如,改進從中國傳入的指南針、象限儀等。
從水手日志到地圖繪制,從借助儀器進行實驗以還原并預測自然現象,到通過數學計算、測量等手段量化和解釋自然現象,一系列經驗主義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挑戰著中世紀的權威主義、形而上學和神學觀。航海者打破思想的束縛,從無數次的航行中收集數據和積累經驗,通過實證的方式證明了世界各地的海洋都是能夠航行的,并且熱帶地區可以居住,他們還重新描繪了大陸的形狀。在這所航海學校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現代教育的一些影子:首先,務實主義層面,教育和知識開始為航海實踐和國家戰略服務。其次,實踐科學層面,航海活動不再被視作一種藝術,人們通過無數次的航海實踐總結規律,形成具有實踐性和實用性的知識體系——實用航海學,涉及航海天文學、制圖學和造船學等與航海直接相關的知識。再其次,理論科學層面,形成了地理、天文等有關地球的抽象理論科學,并且基于大航海實踐整理出世界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數據資料,為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促成不同大陸和社會間的對話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一方面,薩格里什航海學校作為大航海的知識倉庫,為葡萄牙的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它注重培養人的創造力與潛能,具備了一些現代教育的理念。
科英布拉大學
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科英布拉大學于1290年由葡萄牙國王迪尼士一世創立,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下設法學院、醫學院、科學院等機構。14世紀,重視高等教育的若昂一世,在統治期間不但設立了護學官一職,還下令興建學校設施,規范教學活動,并創建了算術、幾何和星相學3門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為后來的航海大發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1536年至1559年,為服務國家航海戰略,若昂三世在執政期間對科英布拉大學進行了機制改革,加強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管理,使之能夠更高效地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和領導者。葡萄牙將這些人才派往海外領土,更好地管理其殖民地、傳播與鞏固葡萄牙文化。
在行政領域,若昂三世將校址從里斯本遷至科英布拉,并命令科英布拉市政廳對大學的設施和食宿給予安排協調,以確保大學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在教育領域,若昂三世下達多份法令、信件和章程,就科英布拉大學教學過程中一系列問題作出指示,包括教學活動、考試和學位授予、教師聘用等方面,從而使大學教育適應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
首先,教學活動層面,從1537年章程規定的單純用拉丁語教學轉變為1559年使用拉丁語和葡萄牙語雙語教學,使葡萄牙民族語言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體現出教育逐漸為本國利益服務的傾向。此外,推出聯合培養人才的模式。例如,大學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醫院為大學提供解剖課相關教學材料,保障正常教學用具的供應和學生的實踐學習。
其次,考試和學位授予層面,國家對于考試和學位授予的嚴肅性給予高度重視。根據1537年國王頒布的法令,法律學士學位的授予應依據學生的考試等級,并且等級應被如實記錄于頒發的相應文憑。這項規定導致能夠成功獲得學位的學生人數大幅減少,但國王仍舊認同該項舉措的合理性,以便嚴格篩選出具有真才實學的學生。
再其次,教師聘用層面,國家規定教授由國王直接聘任,或者由派駐海外的大使聘請國外知名教授,并由王室支付高額薪酬,以實現科英布拉大學教師隊伍的更替。國王十分注重國外教授的名聲、地位和學術能力,頻繁與海外大使通信,敦促、指示他們在各地的大學中尋找優質、合適的教授來葡萄牙任教。除支付高額薪酬外,王室還承擔食宿費用,一些重要課程的教授甚至享有額外的特權。以上種種努力都顯示出葡萄牙對于大學教師隊伍質量的重視。
在財政領域,為了給大學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用于聘請教師、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和食宿服務等,王室決定將皇家贊助教堂的收入納入大學的財務系統,學校建立管理機制,自行分配教育資金。實際上,這些資金遠遠超出大學維持周轉的必需額度,這足以體現出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對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的鼓勵。若昂三世于1548年12月向科英布拉大學財務管理部門下達命令,對大學財務管理方式予以明確。葡萄牙王室一定程度上將學校的財務管理權和內部組織權賦予大學本身,給予校方一定的自主權,不對其管理模式加以限制。1559年,國王再次頒布法令,依據新情況進一步優化大學管理和組織模式。
在圍繞人才培養開展的一系列機制改革下,科英布拉大學逐漸成為葡萄牙的學術中心。
皇家藝術與人文學校
探索人文主義的基礎教育
為了向科英布拉大學輸送優質生源,若昂三世還建立了一些中小學校,例如,成立于1542年的皇家藝術與人文學校。學校聘用人文主義教師授課,課程設置分為兩部分:一是人文類課程,包括由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組成的語言板塊,詩歌、修辭組成的文學板塊和邏輯等組成的哲學板塊;二是藝術類課程,由亞里士多德哲學等相關課程組成。在人文課程中開設語言板塊,目的是加強學生對古典語尤其是拉丁語的掌握,從而便于學習哲學等新知識。在藝術課程中設置亞里士多德哲學,旨在幫助學生形成辯證思維的能力,為大學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皇家藝術與人文學校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政治和公共管理精英的使命,得到皇室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學校管理和財務方面被賦予一定的自由度,并且國王會直接參與教師的選聘等工作。皇家藝術與人文學校是打破宗教主宰教育局面、鼓勵人文主義者參與教育的一次重大嘗試。
作為探索未知世界、開啟大航海時代的先驅,葡萄牙注重培養高素質實用性人才,強調教育要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薩格里什航海學校、科英布拉大學、皇家藝術與人文學校,無不體現了當時葡萄牙對于教育的重視,也正是這種對于教育、科學、人才的重視,助力葡萄牙成為崛起的強國。
(作者系北京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學院副教授、葡語系主任)
《中國教育報》2023年05月18日第9版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8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
頭條 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