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咚、咚、咚……”陽春三月,記者走進寧波市寧海縣前童鎮祠堂,熟悉的鑼鼓聲傳來,張鎮浩正和舞獅隊的隊友們一起訓練。一人“獅頭”,一人“獅尾”,時而跳躍、時而轉圈,腳步輕盈。一個月后,一場高水準的龍獅爭霸即將在前童古鎮開賽,長三角地區頂級隊伍將會“獅”前童。而作為曾經的“少年獅王”,他想要在這場比賽中衛冕成功,勢必要付出更多汗水。
2021年,電影《雄獅少年》熱播,也讓寧海前童的這群熱血少年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他們讓一度沒落的舞獅技藝煥發新生。
張鎮浩現就讀于寧海縣前童鎮初級中學七年級(四)班,2020年入選前童鎮中心小學龍獅隊,正式開始學習舞獅。
前童舞獅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間。但由于種種原因,前童舞獅在20世紀中葉逐漸沒落。直到2016年的元宵行會上,土生土長的古鎮青年童攀峰,將舞獅表演重新帶回前童鄉親們的視野,帶起了舞獅文化在前童鎮的復興。
2017年,在前童鎮政府和前童鎮中心小學的支持下,童攀峰以課外興趣班的形式成立了“前童中心小學舞龍舞獅隊”,正式招收青少年學生開班教學。2020年,張鎮浩正式成為龍獅隊的一員。跑步、扎馬步、做俯臥撐、學習步法程式……加入龍獅隊,剛開始面對的不是光鮮的舞臺,而是日復一日枯燥的練習。
張鎮浩舞的是獅頭,用竹子做的獅頭有十幾斤重,完整的一套表演需要5到6分鐘,包含十多個難度動作。獅子的八種神態——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精準呈現要靠獅頭和獅尾的默契配合,“人獅合一”無疑是每一位舞獅者的最高追求。一個托舉站立的動作,相當于兩個孩子在空中疊羅漢,難度可想而知。
張鎮浩是龍獅隊里公認最愛哭的一位。但再苦再累,他也沒想過放棄。“入行”第一年,他就拿下“少年獅王”的稱號。學舞獅常有跌打損傷,2021年參加比賽前夕,張鎮浩不小心摔傷了膝蓋。比賽當天,臺下還在偷偷抹眼淚的他,一上臺就擦干眼淚,忍著疼痛,用頑皮詼諧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評委。
2020年11月,張鎮浩榮獲2020年浙江省第四屆龍獅錦標賽“兒童組南獅自選套路”一等獎、“兒童組傳統南獅”一等獎,并且獲得了“優秀運動員”稱號。2021年5月,在前童鎮“長三角龍獅爭霸賽”中榮獲“少年獅王”獎,同年7月,榮獲“龍舞桃鄉”浙江省第五屆龍獅錦標賽“兒童組傳統南獅”一等獎。他和同伴將前童失傳了大半個世紀的舞獅技藝再次傳承起來。
“這3年來,一路上歡笑與淚水并行,無數次跌倒后又爬起來,讓我從一無所知的舞獅小白,成長為了解舞獅傳統、學會舞獅技能,直至深深愛上舞獅藝術的‘雄獅少年’。”張鎮浩說,未來他將繼續在舞獅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傳承舞獅技藝,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張海玉 楊仁安)
“雄獅少年”張鎮浩(中)準備訓練 寧海縣教育局 供圖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7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6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