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楊三喜)黨的二十大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統籌謀劃,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了全面系統部署。如何深刻把握三者內在規律和發展邏輯,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推動三者融合互動,使這一優勢切實在匯聚一流人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開展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得以充分發揮?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書記趙長祿建議,以科教協同平臺推動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融合。
“科教深度融合已成為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開展科技創新與卓越人才培養的顯著特征,而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缺乏融人才保障、專業實踐教學與科技創新等功能為一體的中觀共享平臺,進而導致三者資源功能分立,不利于融合互動。”趙長祿說。
趙長祿表示,高校應以一流人才團隊為核心,努力實現“科”“教”的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融合與協同,以學科、平臺、團隊一體化統籌推進、系統建設,不斷完善“科”的手段、筑牢“教”的基礎,將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特征通過平臺能力的物理手段和機制保障,切實形成融合優勢。
“應在學科中觀層面建平臺。既不在一級學科的宏觀層面、也不在具體研究方向的微觀層面。”趙長祿建議,充分發揮高校特色優勢,創新組織模式,突出學科牽引。在中觀維度上,以一級學科下具體學科方向為基本單元打造高校科教協同平臺,為專業教育、科技創新和人才匯聚提供共享服務硬支撐,營造有利于師生互動和科學精神培養的良好氛圍,以平臺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互生互促、協同發展。
趙長祿還建議,統籌投入,設立專項引導基金。建議由教育主管部門牽頭,以學科為牽引,統籌部分教育、科技、人才計劃經費,設立專項引導基金,長期穩定支持高校科教協同平臺建設。學校統籌空間資源以及各業務板塊經費,集中力量,統籌計劃,確保投入力度,保證平臺硬件質量水平。
“還必須要創新機制,建立完善制度,創新運行機制,營造資源共享、交流合作文化。”趙長祿表示,要深化綜合改革,建立教學、科研、人才共享機制以及教育人才科技融合成效導向的評價機制,形成促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互促互進、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和文化氛圍。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