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洪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聚焦課后托管服務,提出要著力破解教師的“時間困境”、學生的“空間困境”以及社會參與課后服務的“機制困境”。洪偉委員提出的“三大困境”,點到了課后服務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的穴位。看了相關報道,許多基層學校、一線教師感同身受,產生強烈共鳴。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我認為,學校要敢于做課后服務困境的破局者。
創新學校管理,為教師減負降壓。實施課后服務后,教師的工作時長增加。對此,學校要創新管理方式,出臺彈性上下班制度,試行調休、每周半日假等措施,破解“時間困境”。實施課后服務,擠壓了學校教研、教師進修、常規會議等工作,如何根據新常態,調整教師培訓、研修以及學校常規會議的方式也需要綜合考慮。例如,可將全體教師會議改為前后兩天,每次會議確保百分之五十的教師參加,同一個會議內容學校領導講兩次。這樣一來,既能保證課后服務不受影響,又能實現“必開”會議的正常舉行。
減少盲從跟風,把時間還給學生。實施課后服務之后,學生在校時間被拉長。破解學生的“空間困境”,需要準確解讀“雙減”政策。課后服務是為了解決學生放學早、家長下班晚的“三點半”接送難題,但在實施課后服務過程中,出現了部分家長盲從跟風現象。許多家庭看到別的孩子參加了,擔心自己孩子不參加會吃虧,學業受影響,因此選擇隨大流。一些地方教育部門把學生參與托管服務率作為衡量學校工作優劣的一項指標,認為參與托管服務的人數越多越好。這些觀念都需要糾偏,應回到課后服務為部分家長解憂、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政策初衷。
出臺配套政策,讓課后服務優質多元。課后托管服務如果僅僅依托本校教師資源,不僅無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所需,而且會讓學校陷入疲于應付的泥潭。但引進優質的非學科類資源,經費又從哪里支出?“雙減”政策出臺初期,尚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各地各校出現了“機制困境”。浙江省在“雙減”政策推出時廣泛調研,在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由省教育廳、財政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遴選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如何遴選、引進優質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怎樣收費等政策。如果把“雙減”政策看作是戰略決策,各地方政府應根據本區域實際,出臺類似“戰術”的配套措施。只有這樣,學校課后服務才能朝著良性方向發展,“雙減”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高新區實驗學校校長、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3月05日第2版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5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4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
頭條 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