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如何在西方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工作中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強文化自信,是經濟學課程思政的痛點。合肥工業大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物流管理專業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詩詞資源,通過印證傳統詩詞與經濟學思想、經濟學原理美美與共,拓展了經濟學課程思政的實現形式。
印證傳統詩詞與經濟學美美與共,增強文化自信。市場和政府調控是配置資源的兩種手段,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通過價格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達成供求均衡。“供求”“彈性”“效用”“成本”等經濟學核心概念,在傳統詩詞中都有體現。例如,白居易的詩句“物以多為賤,雙錢易一束”和“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揭示的就是供求與價格之間的關系。這一關系還可以通過“彈性”加以描述。在分析供求關系時,西方經濟學引入了彈性分析理論。而傳統詩詞中,梅堯臣的《古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可以視為完全無彈性;《禮記·經解》的“差若毫厘,謬以千里”,可以視為完全有彈性。當然,不同類型的彈性還可以相互轉化。如,蘇東坡的“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與佛印禪師的“八風吹不動,一屁蹦過江”,就是完全無彈性和完全有彈性之間的轉換。
運用傳統詩詞解析經濟悖論,強化辯證思維。西方經濟學存在著水與鉆石之謎、金錢的悖論、劣幣驅逐良幣、節儉的悖論、糧價的悖論等悖論。水與鉆石之謎是供求分析與價格決定之問。白居易的《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和《觀刈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都可視為水與鉆石之謎的東方版。價格是商品價值的反映,金錢是社會財富的象征。不同的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各不相同,有人正確對待金錢,有人則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杜甫說“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李白則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些金錢觀的差異就是貨幣的悖論,也是“效用因人而異”在金錢觀上的體現。其實,貨幣只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只有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才不會淪為金錢的奴隸。
就地取材,依托徽風皖韻詩詞實證經濟學原理。傳統詩詞是流動的畫卷、無形的文物,承載著民族記憶。專業課教師結合“詩意安徽”,將傳統詩詞和經濟學原理深度融合,讓傳統文化煥發出當代價值。
詩豪劉禹錫曾被貶和州(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著有《陋室銘》。陋室銘,其實就是“物性各自得”“身在和州思爭辯”“人在歷陽心在京”的效用寫照;陋室楹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則可用于類比繁榮與蕭條共存的經濟周期。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把傳統詩詞引入經濟學課程,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經濟學思想美美與共,不僅能夠有效實現傳統詩詞與西方經濟學的有機嫁接,在教學中感受文化自信的力量,而且有助于幫助學生在習得經濟學知識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作者單位系合肥工業大學;本文系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課程思政培優課程[KCSZ2020044]、安徽省經濟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2021kcszsfkc324]暨安徽省精品教材《徽風皖韻詩詞經濟學》[sztsjh2022-10-20]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27日第6版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7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6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5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