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科技日報》報道,針對科普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科普服務供給鏈條不暢、青少年科普教育協同不夠等問題,湖南省教育廳等7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深入開展科普教育“雙走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打通校內校外科普教育雙向貫通的堵點,推動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資源走進中小學校,推動中小學生走進校外科普場所及科創空間,引起社會關注。
實際上,隨著智能科技的快速發展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人們對智能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人們對科學素養的提升和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認知也越來越高。科普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科普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科普教育要貫穿全民教育等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在《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一節中,也特別提出將弘揚科學精神貫穿于育人全鏈條的要求。
現實中,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已經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例如,科普教育活動周(月)、科技小發明、電子競技賽事活動、組建科技興趣小組、走進科技館、參觀科技園等多種多樣的科普教育,已走進很多的中小學校園和課堂。然而,科普教育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科普教育課程比例較低、科普教材內容滯后、科普教育師資短缺、科普教育活動質量不高、科普場館不足、偏遠地區科普教育條件有限等問題,這些都明顯制約著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開展。
破解上述瓶頸,需要行之有效的長遠規劃和現實舉措。在這方面,湖南省為當前中小學開展科普教育提出了創新性路徑,開啟了創新科普教育新模式。《意見》提出,支持學校開展科普主題閱讀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需求在大中小學校建設主題式的科普設施或科普場館,與周邊學校、薄弱學校共用共享。此外,著力打通校內校外科普教育雙向貫通的堵點,推動科技工作者和公益科普資源走進中小學校,推動中小學生走進校外科普場所及科創空間,為“雙減”賦能。
促進中小學校園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開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一是充分發揮高校優勢,積極推進科普教育相關人才的培養和科普教育師資培訓,破解科普教育師資短缺的難題。二是增加政策支持,發揮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媒體和影視機構的優勢,努力開發適合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宣傳片、沉浸式體驗技術和環境;開發具有先進技術的科普教育流動車和遠程科普教育,破解偏遠地區科普教育落后和缺失的問題。三是發揮高校科普資源優勢,將高校師生積極參與中小學科普教育納入提升高校社會服務能力的教學實踐環節。四是積極推進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創建科普教育良好環境。五是推動全域科普教育工作,實現科普資源共享。積極組織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夏令營”“科技周”“科普日”“校園行”等主題活動,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全體公民的科學素養和科學認知。
(作者系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
《中國教育報》2023年02月24日第2版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4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3
頭條 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