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總讓人莫名地喜歡。尤其是夜間去聽,那分明是交流,是魅惑,是生命在場的演繹。最適合書生或佳人,他們能聽出自己的心跳,能聽出自己的前世今生。聽吧,緊中有慢,密中有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讓人掩卷唏噓。
未到江南,“雨打芭蕉”只是虛像,只知道“芭蕉葉大”,便拿北方的大葉植物模擬。先在南瓜葉上試聽,那聲音太重、太沉,有一種砸向世界的感覺,聽了不久便搖頭否定了。然后去梧桐葉上聽,一度恍惚覺得這就是“雨打芭蕉”的韻味,因為“梧桐樹,三更雨”“梧桐更兼細雨”都很古典,然而聽著聽著就有些懷疑,覺得雨打梧桐的聲音太響亮、太繁密,少了些清脆和新奇。其他植物呢?比如玉米、高粱、棉花……然而不是聲音太碎,就是聲音太吵。
【資料圖】
及至到了江南,第一眼看見芭蕉,我就知道這該是我苦苦尋找的夢中植物了。樹上的雨聲與人的耳朵貼得不緊,草間的雨聲卻是輕重難辨;而芭蕉不高不矮,恰恰高及窗欞、蔭蔽屋檐。其實,我遇到的那叢芭蕉在杭州西湖邊,既沒有“雨打”,也沒有依偎在人家的屋旁。那叢芭蕉長得葳蕤茂盛,綠色中透出一種迷人的光。葉片撲棱棱向四方展開,老綠的葉和嫩綠的葉層層疊上去,舒展的樣子讓人覺得就像一位江南佳麗。走到芭蕉身邊,可以感到葉片上油油的光,那光也不驕人、不驕物。葉脈里似乎有一條河在淌,摒棄雜念就能聽到細細的水流聲。中間卷著的心,像對著藍天白云的喇叭,靜靜地吹著一曲古典的調子。在西湖邊待了4天,都沒有等來雨,也就沒有聽雨打芭蕉的福分。后來,自己安慰自己,或許趕上下雨,也無福消受雨打芭蕉的古調吧,因為它根本沒有挨在人家的窗前,我也不可能恰好住進這樣的房間。這次匆匆一見又匆匆別過,芭蕉的影便一次次拂過夢的邊緣。后來,我竟住進了江南,雨打芭蕉的情結更是解不開了。
去年在湖州終于有了夜雨聽芭蕉的禮遇。人到賓館正是薄暮時分,房間在二樓,樓下有一大叢芭蕉。葉子很肥、很大,綠成深深的黛色。其實,窗外正落著稠密的雨,芭蕉在用心洗著每一個葉片的每一個紋路。葉尖的雨珠似乎是葉子里漏出的墨綠,葉間的聲音像古人的腳步,慢慢在時間節點上踏過。我恍然覺得這就是等我很久的芭蕉,就是我心儀的古典詩詞中的芭蕉。天終于黑下來,雨也就大了起來,我突然就覺得二樓妙極,該是欣賞雨打芭蕉的最好所在。移一張凳子到窗前,再拉上厚厚的簾,就把心思交給耳朵了。
我能聽出細雨擊打寬大葉片的聲音,能聽到葉尖雨珠敲擊另一片葉子的聲音。雨珠和雨珠在葉間遞送,就有了連續不斷的聲音,有的膽怯、有的孟浪。葉尖聚成大的水珠,擊打下面葉片的聲音,最能應和古琴古箏和琵琶。“雨洗芭蕉葉上詩”,這是司空圖的心解;“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這是杜牧的心聲;“卻因一夜芭蕉雨,疑是巖前瀑布聲”,這是劉鰲的幻聽……如果我有一把琵琶,在窗內“輕攏慢捻抹復挑”,一定會與芭蕉相互感染吧。
此時的我,吟誦著那些“雨打芭蕉”的詩句,感覺古人的心思真比我們要純粹得多?;蛟S某一夜,杜牧恰恰聽到了這雨聲,而他又揣著滿腹心事,雨聲便合了心的節拍?!耙灰共幻吖驴投?,主人窗外有芭蕉”,這窗外的芭蕉夜雨就折磨著窗內那顆起伏的心。詩人寫的是雨,卻在結尾用“芭蕉”收束,一下子感到了芭蕉在雨中成了傳統的樂器。我不知道杜牧到底在想什么,也不知道他把多少人生的遭遇和感悟揉進了芭蕉夜雨之中——但我能聽到“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曲調。
宋人張嵲的“空階滴瀝腸堪斷,更向芭蕉葉上聽”就更折磨人了。我自然不會腸斷,但“空階滴瀝”卻實實在在響在耳邊。至于“更向芭蕉葉上聽”,我怕是沒有這份入心入髓的體驗了。雨打芭蕉的古典意味在當今漸漸消磨——蒹葭已然搖曳不出伊人的風情,楊柳也無人煞有介事去折,雨打芭蕉更是只剩下了形式,很難再有一遍遍漫過心頭的感覺了。
雨漸漸停了,雨聲也漸漸止息于芭蕉。只聽到斷斷續續的雨珠脆響,像是在回味,又像是在告別。最后,沒有了雨的聲音,夜便歸于夜,芭蕉也只是芭蕉了。拉開窗簾,窗外的芭蕉在風中輕輕地搖,像一團摻進了些許光線的魅惑之物??粗巴獾氖澜纾液鋈挥X得自己唐突了“雨打芭蕉”的韻味——芭蕉不論栽在唐詩、栽在宋詞,哪怕是栽在明清,都是恒常的意象,今天的芭蕉卻被奪去了披在身上的紗,聲音也沒有了純粹的自然之聲。各種的噪音會破壞人的情趣,會讓人突然從詩詞的意境中被赤條條地拋到世俗冰涼的地板上。
今夜,我的耳邊是窗外空洞的雨聲。這雨沒有打著芭蕉,甚至沒有打著任何植物的葉片。但窗玻璃一定是被雨打著的,一條條蚯蚓般蜿蜒的水線便是鐵證。我只有學著把芭蕉移栽到一首詩中,把雨灑進一片夢里,讓“雨打芭蕉”裹著夢的單衣,完成一次古典的旅途吧。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實驗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3年02月15日第16版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7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
頭條 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