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曾經,進城機會是鄉村教師每年必爭的“香餑餑”,但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這個“餑餑”卻不那么“香”了。今秋開學前,宜章縣城區教師選聘如期舉行,卻有120個招聘崗位的報名人數未達到開考比例。
那么,“香餑餑”為何不再香了?
下得去:引鳳來有優勢
“我符合招聘條件,但在宜章鄉村教書,讓我很有幸福感,所以沒報名。”宜章一名鄉村教師告訴記者。抱著這樣態度的教師,在宜章縣不在少數。
“鄉村教師轉正后,每人每年至少18000元獎勵性績效,每月不少于500元的人才津貼;學期末根據個人業績和工作量發放績效工資;學校是宜章縣平安單位,每年財政增發一個月全額工資……”今年4月,宜章縣第四中學教師招聘簡章的一筆收入賬,在朋友圈“火”了,眾多應屆畢業生紛紛報名。
宜章縣過去是羅霄山片區脫貧攻堅重點縣。“窮縣留教師”向來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近年來,宜章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全面保障教師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將教師年終績效獎、平安學校獎、文明學校獎納入縣財政預算,依據政策發放鄉村工作津貼,兩次調檔人才津貼發放標準,每個檔次在“國標”基礎上提高200元,貧困邊遠山區教師達到每人每月500—1000元。
“我們除了基本工資,還有鄉鎮津貼。鄉鎮補貼按梯度發放,每月有500元、700元、900元3個標準。我所在的教學點較遠,每個月是900元。”宜章縣天塘學校湖園里教學點的范林喜告訴記者。
待遇的提升,增強了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2016—2021年,宜章縣共補充教師2240人,除部分高中教師調配到城區工作外,中小學教師全部安排至鄉鎮學校以及村小教學點,目前宜章縣鄉村教師隊伍在編在崗教師總數已達3263人。
在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的同時,宜章縣強力推進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5年新增各類教育公辦學校學位30520個,實現了功能室、運動場、校園網、食堂、水廁、安全監控全覆蓋,全面優化鄉村教育教學環境,為立志深耕鄉村教育的“鳳凰”栽下“梧桐樹”。
留得住:硬措施有力度
為將鄉村教師長期留下,宜章縣采取的是“硬”措施。
職稱評定一直是教師的難題。2020年9月,湖南省職稱評定實行改革,增設基層高級教師職稱,這為鄉村教師職稱評定獻上了省級“大餐”。宜章縣在這份“大餐”里,添加了一味“料”——適當調整鄉鎮及以下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中級崗位增加5%,高級崗位增加3%,專門用于解決鄉村教師職稱評定問題。
“在鄉村任教,評職稱很有優勢,去年我們學校初中的高級職稱競爭比是1∶1,小學的高級職稱競爭比是1∶2。”楊梅山鎮平和學校教務主任楊利軍介紹。
為進一步改善鄉村學校工作環境,近年來,該縣新建改建3276套教師住房。太平里中學校長李常陽給記者看了其公租房的照片,4層的小樓房,房內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干凈整潔,陽光從窗戶探入,讓人倍感溫暖。“在鄉村任教,住房就在校園內,安全有保障,工作很方便,每年只需200元房租,很實惠!”李常陽說。
在宜章縣第四中學任教已有5年的陳春堂說:“我們夫妻都是鄉村教師,兩人的住房公積金正好抵房貸,生活壓力并不大,學校的青年教師結婚后基本上都買房買車了。”
這些買房買車的鄉村教師過上了“工作日在鄉村,周末回城里”的生活。近年來,該縣交通網絡日趨完善,累計新建農村公路1777.16公里,1019個自然村通村通組公路實現水泥硬化,全縣246個行政村通暢率100%。從縣內最偏遠的鄉鎮出發,開車到達縣城區也就1個多小時。
此外,宜章縣委、縣政府還實施“教師健康工程”,每兩年安排一次體檢;在教師節舉行盛大的表彰活動,縣城區實施“為教師亮燈”行動。各鄉鎮、愛心企業紛紛開展“教師座”“尊師窗口”等興教助教活動。
教得好:軟環境有溫度
讓人才茁壯成長,宜章縣營造了良好的軟環境。
“我們對教師實施全員培訓,全面提升鄉村教師能力素質。”宜章縣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長肖明科介紹,該縣的新進教師入職工作坊研修、特崗教師崗前培訓、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崗前師德專題培訓、新進教師轉正入門培訓等,都是為培訓新進教師而生。
鄉村教師專業適崗培訓旨在解決在崗專任教師“教非所學,專業不對口”問題。2017年,該縣申請參加適崗培訓的教師有225人;2019年,申請參加適崗培訓的教師有137人;2021年,申請人數降至63人。近年來,宜章縣教師隊伍專業不對口的人數越來越少,教師學科結構性矛盾得到有效緩解。
為促進鄉村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宜章還成立縣名師工作室,并在鄉鎮學校中遴選一定數量符合條件的教師,作為工作室成員跨校、跨區協作,促進和帶動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宜章縣沙坪中學開展了有益探索:讓新參加工作的公費師范生到城區學校頂崗實習,邀請宜章六中優秀教師來校支教,選送各科教師去城區參加課題研討活動等。“我們學校今年符合城區教師選聘條件的教師有43名,報名參考的僅3人。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不愿離開。”該校黨支部書記肖海軍說。
與此同時,縣教育局還想盡辦法為大家搭建大顯身手的舞臺,開展教師比武、教研探討、教學競賽等;大力支持鄉村教師們參加園丁之家、汀汀公益等社會公益組織以開闊視野,鼓勵他們堅定回到鄉村、深植鄉土的信念。
“我的成長得益于宜章對青年教師的栽培。”2016年,90后李常陽參加宜章縣教學比武,榮獲縣一等獎;2018年,他參加宜章縣首屆中小學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成功闖進決賽并獲得一等獎。李常陽在鄉村工作4年,由于勤懇、實干、愛鉆研,很快被任命為太平里中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1年10月01日第2版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6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
頭條 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