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1年9月,我進入學校實習。在眾多實習任務中,最重要的是準備一節“好的”公開課。公開課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更為各位領導對教師作出評價提供直觀依據。因此,對于實習生而言,公開課是一場關鍵“考試”。
然而,在打磨過程中,我和一些實習生對學校倡導的“好的”公開課倍感困惑。學校認為“公開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具體來說:歷史課上,要讓學生講述自己找到的史料;數學課上,讓小組講解自己得出的解題規律;語文課上,學生表演自己排練的課本劇。如此要求,雖然處處體現學生的自主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處處由教師在“臺下”幫學生完成。歷史老師要幫學生找好史料;數學老師要幫學生整理思路;語文老師則要寫好劇本、臺詞,組織排練。看著學生們猶如提線木偶,我們干脆稱之為“表演課”。畢竟,曾經作為學生的我們,上過太多配合教師“表演”的公開課,而如今角色顛倒,這多少有些吊詭。
“表演課”的形式要求混淆了公開課的本質功能,使公開課失去了教師之間對話、合作、協商與互相發揮專業影響的載體功能,而變為收獲他者贊美的途徑。究其原因,應當從對學生與教師的理解兩方面正本清源。第一,“主體性神話”的祛魅。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教授在《靜悄悄的課堂》中指出當前教學理念推崇的“主體性神話”,其表現為對學生“主體性”的絕對化,從而割裂了學生與教師互動、教材等學習環境的關系。在缺乏足夠經驗與能力的基礎上,學生難以通過“自主”“獨立”的形式完成課堂任務,否則將會使師生共同陷入“人為的游戲”。佐藤學認為,學習應當在一種相互關系中發生,因此,教師對學習資料的組織、在關鍵時刻的引導、與同伴的對話十分重要,“好的”公開課應當對“主體性神話”祛魅,認識到學習發生、學生成長的真正邏輯。第二,“私有主義的墻”的打破。著名教育學者哈格里夫斯描繪了學校中存在的“課堂隔離”現象,表現為教師對自身效能的焦慮及對外部評估的恐懼,在“私有主義的墻”下,教師不愿探索和接受可能挑戰或超越他們已經知道和做的事情。合作正是打破這堵“私有主義的墻”的正確途徑,在合作的氛圍下,教師個體被理解為教學專業者,他們對學生、學習、學科等內容有著個性化的專業理解,而公開課則是教師之間進行專業對話、發揮專業影響的平臺。“好的”公開課應當打破“私有主義的墻”,讓教師之間就“專業問題”坦誠地進行對話與協商。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我真誠地希望以后公開課中,不再“操縱”學生進行一場完美的“表演”。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2022級碩士研究生)
《中國教師報》2023年01月04日第13版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4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
頭條 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