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
國家首批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上海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區,近年來,上海市長寧區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等方面始終走在前列,著力建設更具內涵的“活力教育”,為上海教育率先實現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推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路徑是什么?如何擴大優質資源的輻射力度?近日,上海市長寧區教育工作黨委副書記、教育局局長熊秋菊做客中國教育報融媒體教育局長訪談直播間,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輕負擔高質量,建設“活力教育”
記者:長寧教育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熊秋菊:長寧經濟發展水平高、國際化程度高、居民素養高,對教育有著多元的價值追求。在此背景下,長寧提出建設質量一流的“活力教育”。“活力教育”是充滿生命力的教育,順天性而教,循規律而育,激發師生的生命潛能,實現師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圍繞“活力教育”,長寧始終把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格放在第一位,把學生培養為朝氣蓬勃、有責任感、有問題解決能力的人,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的同向發力中,經過多年的努力,塑造了“低成本、輕負擔、高質量”長寧教育特色。長寧的“活力教育”有三大特點:一是順其天性,激發學生生命力,二是和而不同,增強學校創造力,三是聚合家校社三股力量,彰顯教育發展活力。
構建“三個指數”綜合評價體系,助推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記者:您覺得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有哪些衡量指標?最重要的幾個關鍵點是什么?
熊秋菊: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們已經從入學機會的公平進入到追求教育內涵發展公平的新階段。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有指標、有方法,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第一,構建區域特色的三個指數綜合評價體系,衡量學生的綜合發展,包括學生身心健康指數、學習生活幸福指數、學業成就發展指數。具體來說,學生身心健康指數包括了近視率和肥胖率,學習生活幸福指數考慮了師生關系、生生間同伴關系,學業成就發展指數考慮到學生學習成本,也就是學習時間和學習強度,如果時間長、強度大,損害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身心健康,那么就會減分。這樣的導向下,學校不再把學生分數作為唯一目標。
第二,按照就近原則、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相結合的原則,成立了11個學區(集團),不僅實現了校長理念、思想的分享,也實現了優質課程、學生實踐活動的共享。比如,初中的開學軍訓、家長課程可以在集團內共享。有昆曲特長的學生可以參加集團內昆曲特色學校的課程,同樣可以獲得學分。
記者:教師在教育均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長寧,教師的作用是怎么體現的?
熊秋菊:教師是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支撐。長寧設計并實施了“走向卓越”教師培養項目,聚焦了教師素養的四個方面:育德素養、教學素養、科研素養、數字素養。2021年進行了全區教師以評促培的教師教學素養評比。在評比過程中,教師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研討的氛圍。打破了學校、學區、集團、學段進行教師交流,形成了教師成長、發展、合作的平臺。后來評出了占比10%的一等獎,評獎比例不高,但含金量十足,使得更多教師脫穎而出,形成區域以評促培的人才蓄水池。
打破“數據孤島”,打造數字化教育新生態
記者:長寧是上海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實驗區,建立了數字基座,什么是數字基座?基于數字基座,長寧構建了怎樣的教育新生態?
熊秋菊: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以往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有兩大難題,一是資源分配不均,比較依賴校長的個人資源,二是學校和企業間存在專業壁壘,企業的產品與教育教學的契合度不夠。
數字基座可以改變這些現象。數字基座可類比為電腦的操作系統,顯著特點是可以統一數據,破除資源分配不均、學?!皵祿聧u”等問題??鐚W校、跨年級、跨學段的資源都可以在基座上分享。數字基座將定制轉變為購買服務模式:政府定標準、搭平臺,企業做產品、保運維,學校買服務、建資源。
近一年的建設,長寧數字化新生態已經初步形成:一是形成了數據、技術、應用協同的生態。遵循“標準化+個性化”原則,既對接上海市教委數據標準,也給學校應用拓展留足空間。二是形成了多元主體價值共賦的生態。我們建立了專家團隊和由信息中心、教研室等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我們要求每一個數字化應用場景,都要經過教師的深度參與,才能拿來用。目前已開發了班級防疫數據采集小程序、文印管理小程序等十多個應用,一位教師開發,多個學校使用,全區推廣,大大提高了教學和管理效率。
記者: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機融合?
熊秋菊: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我認為數字驅動下的有效學習是關鍵。這其中,伴隨式數據采集有助于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助力數據驅動的有效學習。雖然線上的數據收集更方便,但我們也在線下借助數字化設備,實時獲取班級整體和學生個體的學情。長寧目前有部分學校在開發線上線下融合的“紙筆同步系統”,它改變了原來用平板電腦采集數據的形式,紙是略作預處理的普通紙,筆是與圓珠筆近乎一致的特殊筆,不改變學生原有的書寫習慣。有了這些數據,可以為教師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提高教學的精準性和差異性、進行個性化輔導提供重要依據。
《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12日第3版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2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
頭條 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