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山東省2022年省級教學成果獎(職業教育類)獲獎名單公布,山東工業職業學院的8項教學成果獲批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雙主體、三平臺、四融通——高職裝備制造類專業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獲特等獎。
在裝備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山東工業職業學院圍繞“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省大力發展十強產業集群“智能制造產業”的區域經濟發展需求,以培養兼具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先進制造技術的復合型、發展型和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改革創新,勇于實踐,創建了“雙主體、三平臺、四融通”裝備制造類專業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相關資料圖)
契合產業,重構裝備制造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圍繞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求,突出產業導向和應用導向,開展智能化背景下裝備制造類人才崗位和人才需求變化的調研,在人才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參照國家標準、產業標準和企業生產技術標準,明晰了裝備制造類專業對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規格,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技術規格”要求,重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邏輯起點,以契合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對人才的“高技術”需求。
融通專業,培養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
針對現有的裝備制造類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教學內容剛性、技能培訓單一、跨專業綜合實踐技能培養不足等問題,學校構建了裝備制造類專業跨專業綜合實踐課程體系,設置了《智能制造實訓》《智能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與操作實訓》和《3D打印技術實訓》等21門跨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開發了《機床電氣控制及PLC》《數控工藝及編程》《CAD/CAM基礎》《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機械基礎》等活頁式教材12部,融通專業,全方位培養學生跨專業融合、創新性、遷移性、協同性和持續發展性的能力素質。
以智能制造認知為基礎,以項目化、模塊化專業技能實訓為主體,以綜合創新訓練為導向,學校跨專業建設了三層次遞進式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即智能制造認知體驗實踐教學平臺、智能制造(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平臺和智能制造產線級系統生產性實訓平臺。近年來,學校先后引入企業真實項目58個,開展項目式教學,圍繞項目縱向挖掘和橫向拓展技術技能,培養學生跨專業綜合實踐能力,充分體現出知識復合、能力多元和技術高端的特點。
學校投資2700萬元,建設了產線級系統智能制造生產性實訓工廠。該產線系統涵蓋了產品設計、制造、工藝規劃、加工制造、廠線規劃和生產計劃管理等一系列軟件,既可以實物加工又可以模擬加工(空運行),既可以成線連鎖運行又可以設備獨立運行,體現了系統性、真實性特色。生產性的實踐教學環境和實訓,解決了裝備制造類專業缺乏智能制造系統及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團結、協作意識,并增強了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以企業真實項目作為實踐教學載體,融入職業資格標準,嵌入行業規范,將知識、能力、技術和素質培養融為一體,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與企業實際需求相吻合。
促進就業,圍繞企業需求推動實踐教學改革
今年7月,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先后帶隊走訪當地知名企業,調研企業人才需求,推進校企深度合作。學校各部門積極配合,推動人才培養進一步吻合企業需求,以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就業。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綜合實踐教學三平臺,跨專業分層次構建,讓學生依據個人學習興趣、學習基礎和職業傾向,自主選擇實踐教學平臺和項目,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又滿足了企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
教學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內容均取自企業真實項目、技能大賽的項目和優秀創新創業作品等,著重培養學生跨專業學習與應用能力。
在綜合實踐教學平臺上,學校面向裝備制造類專業開展“線上線下混合+虛擬仿真”教學,既有導師主導和小組合作學習,也有組班上課線上自學和線下答疑、訓練的混合式教學,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學校還開發了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四化合一”評價體系,推動“評價項目崗位化、評價標準企業化、評價能力綜合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四化合一,引導學生由“技能型”向“職業能力型”轉變,保證了實踐教學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讓人才培養方向與企業需求更加吻合。
近年來,經過綜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實踐與完善,在校學生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裝備制造類專業在校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100余人次,其中獲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二等獎等7項,省級技能大賽一等獎13項;獲挑戰杯、創新創業等國家級項目15項,省級二等獎以上52項。30%的畢業生成為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能手和管理骨干,涌現了一批以“山東省技術能手”為代表的優秀畢業生。
同時,實踐教學改革的實施,有力帶動了裝備制造類專業內涵建設。學校裝備制造類專業先后獲批國家級骨干專業1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1個、山東省品牌專業2個;生產技術研發中心先后獲批“《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擁有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支、省級“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支、省級教學名師2名;獲評“十三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3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2部等成果。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9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8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
頭條 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