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浙江寧波奉化區居敬小學的江世林作為該區前往四川省涼山州甘洛支教的教師代表,在甘洛縣附城小學建立起了“曼陀羅心育工作室”,工作室面向該校2500余名學生開放服務。
江世林老師介紹,“這里有不少留守兒童,雖然學校開展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部分孩子比較內向,很多時候不愿向老師袒露心聲,這就需要學校形成一個心理輔導的專有平臺。”于是,他召集4名當地教師成立了“曼陀羅心育工作室”。
曼陀羅繪畫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生的特殊心理療法。該工作室成員圍繞該療法在心理評估和心理治療方面的凝聚、保護、定位和整合功能,積極開展以“曼陀羅心靈彩繪”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依托心理輔導應用技術,通過“曼陀羅繪畫”分析根源并計劃制定切實有效的幫扶措施。
今年2月,“曼陀羅心育工作室”在甘洛縣附城小學開展了在校學生心理動態排查,確定了一批重點關注群體。在此基礎上,給50余名孩子帶去了“心情曼陀羅”“規則與秩序”“自信的力量”等10余節“曼陀羅繪畫”專題課,引導學生通過曼陀羅彩繪,在享受繪畫樂趣的同時盡情釋放不良情緒。
同時,江世林分3批組織學校教師學習抑郁癥學生群體的量表檢測及心理調適方法、反抗型學生群體的個性特點及干預手段等心理干預方法,引導老師們掌握專業的方法,提高預警實效性。參訓教師阿衣以金表示,5天時間內他們完成了《兒童繪畫的心理動力》《曼陀羅繪畫的治愈功能》《兒童曼陀羅繪畫的治療思路》等課程的學習,并通過小組模擬的方式進行了“實戰演練”,提高了實踐能力。
與此同時,“曼陀羅心育工作室”還積極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朋輩心理輔導也稱為互助式心理輔導”,江世林老師介紹,“這是一種群體式心理互助活動,可通過學生之間積極的刺激來克服消極的暗示,讓孩子激勵孩子。”
來自奉化區江口中心小學的李鑫老師也參與了“曼陀羅心育工作室”,在一堂互助式心理專題研討課上,李鑫老師圍繞“如果……”這一主題,采取朋輩心理輔導的方式引導學生采用言語或非言語的手段含蓄間接地對小組其他同學進行積極心理暗示,彼此產生心理共鳴。
在學校團隊心理活動課《三句半——我是一名小學生》中,學生們自導自演,分小組主動投入,講述了作為小學生在校的文明禮儀、個人衛生、學習習慣等內容,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互相鼓勵,共同克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
13場輔導,462張畫作,87名學生……這是“曼陀羅心育工作室”工作記錄中的一組數據,他們正在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呵護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長,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 通訊員 烏雯雯)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20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
頭條 2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