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雪野中心小學一年級的線上語文識字課《操場上》,課堂以“雙師授課”的方式打開,一年級4個班級的所有學生打破班級限制,匯聚到同一個在線課堂,主講老師李延美講授知識,其他3位助教老師負責課堂紀律與互動。當李延美提問時,一位學生開麥作答,其他學生可以同步發送語音,由助教老師點評。
自3月23日以來,濟南各區縣因疫情防控需要陸續啟動線上教學。當課堂再次被搬到線上時,有了更多新的“打開方式”,無論學校、師生還是家長,都比2020年時更從容、淡定了。
在初、高中的課堂,挖掘學生內在學習、管理的主動性,是老師們線上課堂設計的重點。“課上沒學懂、學透的,課下可以再回放老師錄制好的微視頻。”山東省實驗中學物理學科主任李斌介紹:“針對課程難度和學生個體差異,老師把原創分層微課作為課堂授課的有效補充,供學生自主選擇,根據自己的節奏掌握知識。”該校推出的物理學科“自助餐”式微課清單,被學生廣泛點贊。
“線上教學已不再是簡單地將線下課表搬到線上,而是向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的全新構建轉變,要實現從量到質的突破。”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劉慶華說。有了2020年的線上教學基礎,濟南市在“如何教”與“如何學”上設定預案,對線上教學進行整體指導,分學段、分學科研制特色化“線上學習指南”。
“那位同學,為什么沒開攝像頭?”在濟南市外海實驗學校六年級(1)班的體育課中,體育老師亓祥兵一邊示范跳繩的動作要領,一邊要求學生們都打開攝像頭,方便他指導動作。當他湊近屏幕“點名”一位遲遲未開攝像頭的學生時,這位“學生”開口了:“我是來聽課的……”
原來,線上教學開啟后,濟南建立了市、區、校的三級巡課制度,各級教研員化身“插班生”,拿著課表“推門”進入全市14個區縣不同的班級巡課。
“原來線下巡課教研,一天去不了幾所學校,現在如同踩上了‘筋斗云’,上午在平陰縣,下午到商河縣,晚上又可以與市中區的老師們一起線上教研。每天早上8:20上線,一天可以聽七八節課。”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小學教研部主任武先玲手中,拿著一摞來自全市不同學校的課表,忙得不亦樂乎。
濟南市還研究出臺“線上巡課12條”,對巡課的內容、路徑與注意事項都有明晰的規定,這也意味著,濟南線上教學巡課有了統一標準。“每位市教研員還根據巡課情況梳理出了各個學段學科的‘巡課錄’,給老師們提供指導。”武先玲說。
“線上教學,絕不只是教育資源的云端優化配置,而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同步成長,是一線教師和教研員的思維碰撞,是線下與線上教學交互雙向賦能。”在巡課中,濟南市教育教學研究院信息技術研究員周燕發現,相比2020年,老師們主動提升信息素養的意識在提高,更多的老師主動在線上教學的軟硬件上進行提升,有些學校也主動進行了教學平臺的整合部署。
劉慶華認為,疫情下實施線上教學,推動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著市、縣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的重構和完善。“比如歷城二中有一堂課,市區的其他高中學校乃至省內的高中學校都可以同步聽評,三級教研網絡的構建也將賦能師生新的成長。”(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魏海政 通訊員 趙世彩 陳敏)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4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
頭條 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