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和對口四市,先后組織選派了3批176名教師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支教,這在援青六省市中規模是最大的。山東教育援青團隊把工作重點放到了組團幫扶內涵提升上,提出了“三個轉變”的工作思路。
注重示范引領,向增強教研力量轉變。教研是帶動教學發展的火車頭。海北教研力量薄弱、常規教研活動開展嚴重不足。在2020年9月第八批教師輪換中,首次選派了6名專職教研員,充實到州縣教研部門,幫助州縣教育部門編制教研規劃、完善制度規范、指導教研活動,先后牽頭起草制定了海北州中小學校長后備人才和骨干教師選拔管理辦法、教育研究課題管理辦法、論文評選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為州級教研發展和教研活動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培養本土人才,向職業教育組團幫扶轉變。發展職業教育,能夠培養與當地產業發展相匹配、留得下用的上的技術技能型本土人才。針對海北產業基礎薄弱,吸引外地人才的難度較大的問題,開展了針對職業教育“學校多對一、專業一對一”的整體性幫扶。爭取山東旅游職業學院、臨沂農業學校等6所優質職業院校支持,按照“1名副校長+5名骨干教師”的模式,先后選派兩批12名教師,對海北州職校急需發展的畜牧獸醫、旅游管理、電子商務等6個專業,在學校管理、專業建設、教師成長、合作辦學等方面進行整體性幫扶。幫助州職校優化專業建設方案6個,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個,課程標準24門,在7個專業的18個班級推行“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指導新建改建實訓室6個,在今年的省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了2個團體二等獎、1個團體三等獎和36個單項獎的歷史最好成績。通過職業教育組團幫扶,與海北職業學校共建當地產業發展急需的特色專業,形成了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達到了“職教一人、脫貧一家、帶動一片”的效果。
創新支教模式,中小學向“小團隊”轉變。針對支教力量分散、整體作用發揮不充分的問題,在海北州第一高級中學探索開展“校長+教務主任+骨干教師”5—7人的團隊組建模式,從制度規范到具體落地執行,都有支教老師參與,實現了教學、管理 “兩翼齊飛”,頂層設計、組織落實“雙管齊下”,教學、教研“雙拳出擊”。 目前,海北州已有80%的初、高中學校實現了“小團隊”的支教幫扶。通過近兩年的實踐,受援學校的管理越來越規范,教學質量有了大幅的提升。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6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
頭條 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