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部召開“辦實事 見實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圍繞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就中小學、幼兒園“廁所革命”工作情況進行介紹。
劉昌亞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教育系統深入貫徹落實 關于“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改廁。2013年至2018年改造14.1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2019年,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相關部門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啟動實施“中小學校‘廁所革命’行動計劃”。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2019年以來,完成6.7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改造,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廁所基本達到了安全、清潔、實用的要求。同時,各地還同步解決廁位不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
教育部堅持“安全、衛生、經濟、適用、環保”的理念推進改廁;堅持建設與管理并重,規范學生如廁行為,提升學生衛生健康文明素養。一是要求各地實事求是制定改廁方案,因地制宜解決改廁技術難題,不能搞形式主義。教育部編制了改廁技術方案和案例供各地參考。各地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有些學校建設了水沖式廁所,有些學校實施干封式衛生旱廁改造,還有些學校探索使用微生物降解等改廁新技術。二是保障改廁資金等條件。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大中央資金對中小學改廁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發改、財政、生態環境、衛生健康、住房城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學改廁的項目審批、資金保障、糞污處理等工作。三是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好糞污清運及處理、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維護、保持環境衛生等廁所管理維護工作,深入開展學生衛生健康、文明如廁教育。
中小學“廁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提升中小學生文明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保障了中小學生、在園幼兒的身心健康。廁所衛生條件的改善,降低了腸道傳染病發生和傳播的風險;改變了一些中小學生因廁所臟、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減少上廁所次數的不良習慣,降低了學生出現失禁、便秘、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風險。建設蹲位隔斷或廁門,有效保護了學生隱私,消除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二是改善了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條件。改廁以后,滿足了課間高峰期學生如廁需求,避免學生因廁所擁擠而上課遲到,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各學校在廁所張貼七步洗手法、如廁行為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科學小常識、防范校園欺凌等標語或宣傳畫,宣傳衛生健康、科學、文化等知識,廁所已成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接受教育的場所。衛生廁所建設補齊了農村中小學“廁所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這一塊短板,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三是提升了中小學生文明素質。教育部將如廁文明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和教材,著力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中小學生衛生健康意識更加普及。廣大農村中小學生已逐漸養成“講秩序、不打鬧,便后洗手,不亂涂亂畫,正確使用沖水、洗手設施,節約用水”等行為習慣,增強了珍惜勞動成果、保護環境衛生、愛護公物的文明意識。各地學校積極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讓學生把良好文明習慣和文明意識傳遞給家長,傳遞給社會。(見習記者 張欣 記者 高眾)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