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 扎實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
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教育部高度重視,將其作為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全面系統抓、區分階段抓、突出重點抓,堅決把黨中央要求落到實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一是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部門聯動,牽頭建立由發改委、公安部、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9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各成員單位積極配合,主動作為。實現上下同頻,建立“雙減”工作臺賬、信息日報和定期調度制度,健全學校直報平臺和全國校外培訓監管服務平臺,督促各地成立專門機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注重示范引領,召開全國試點地區工作推進會,促進先行先試,探索深入治理。
二是持續完善政策體系。按照“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思路,單獨或會同發改委、公安部、民政部、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快速密集出臺20余個配套文件,及時提供政策供給和操作指導,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治理,基本建立起了“1+N”政策制度體系。在政策層面,對培訓材料和人員管理、實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加強體育培訓監管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要求。在操作層面,對學科類培訓范圍界定、“營轉非”、“備改審”、查處隱形變異培訓、廣告管控、強化風險應急處置等方面作出了實操性指導。在解讀方面,多次舉辦全國培訓班,深入解讀文件,加強針對性指導。
三是嚴肅查處違規培訓。打擊隱形變異,指導各地統籌運用好掛牌督學、社區網格員、網上巡查、隨機抽查等方式,明確合規要求,把準變異形態,建立辨別機制,落實屬地管理,強化監管執法。指導抖音、微信、釘釘等平臺企業主動開展清理工作,堅決防止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為蔓延。開展暗訪巡查,對全國31個省市及新疆兵團進行了調研指導,暗訪學校89所、培訓機構938家,訪談學生800余人、家長1600余人,對發現的485個問題線索全部反饋相關省份及時處置。組織各地在周末、中秋、國慶期間開展暗訪,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5萬余人次,檢查培訓機構7萬余家,取締黑機構414家;組織專門力量開展線上培訓日常巡查,關停了199個培訓系統。核查舉報線索,對“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舉報平臺上收到的34447條有效線索及時轉交相關省份予以核查處理,及時梳理普遍性、趨勢性問題,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
四是嚴防侵害群眾利益。加強資金監管,指導各地對培訓機構是否存在“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開展排查,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發出消費提醒,在暑期、國慶等重點時段引導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及時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共建共享校外培訓市場良好消費環境。規范合同行為,推廣使用《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規范簽約履約行為,避免“霸王條款”、欺詐等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清理整治廣告,清理存量、杜絕增量,營造街面清靜的良好氛圍。
五是加強風險應對防范。及時監測預警,開展“爆雷”“冒煙”機構監測,研判風險、發出預警、通報信息、隨時調度、推廣經驗,幫助指導相關省份積極穩妥做好維穩處置工作。化解從業人員風險,指導各地加大調解仲裁力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積極開展轉就業服務,維護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合法權益。加強處置指導,印發風險防范清單和應急處置工作指南,提升各地應急處置能力。
六是宣傳推廣經驗做法。開展“五個一批”宣傳工作,推廣各地典型經驗,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持續做好宣傳引導。各地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創新,勇于擔當,涌現出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在學科類機構壓減方面,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安徽、山東、廣東、青海、新疆、兵團等地大力推動機構壓減,壓減率都達到90%以上。在“營轉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廣東、重慶、貴州、西藏、兵團等地積極優化流程,“營轉非”完成率都達到95%以上。在加強執法查處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西、海南等地迅速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嚴肅查處培訓機構無證辦學、夸大營銷、虛假宣傳、不公平格式合同、制造焦慮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違規行為。在加強經費監管方面,北京、吉林、上海、浙江、山東、湖南等地建立資金監管有效機制,對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進行風險管控。在非學科類培訓管理方面,北京、天津、內蒙古、黑龍江、浙江、福建、河南、廣東等地加強學科類非學科類科學鑒別,推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統籌管理。在清理整治廣告方面,北京、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甘肅等地對教育培訓類廣告實施定向監測、重拳查處,進一步凈化市場環境。在嚴格防范風險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廣東、陜西、寧夏等地加強勞動用工風險監測管控,積極為培訓機構和從業人員提供政策宣講和心理疏導服務,確保改革積極穩妥。在加強督導檢查方面,北京、浙江、河南、青海、新疆、兵團等地加強“雙減”工作專項督導工作,層層壓實責任,公布投訴舉報熱線,廣泛接受社會監督。
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為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服務;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注銷。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會支持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下一步,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鞏固成果防反彈,消除盲點找問題,提高水平抓突破,宣傳引導造氛圍,持續深入推動校外培訓治理落地見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幸福感、獲得感。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