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家長交給校外培訓機構的錢款如何保證安全性?近日,廈門市教育局會同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廈門市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辦法(試行)》,對校外培訓機構收費進行監管。具體做法是校外培訓機構向學員預先收取的費用,先由銀行托管,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后,才能拿到費用,即做到“一課一消”。
《監管辦法》明確,所謂“預收費”,是指校外培訓機構向學員預先收取的課時費、教材費、資料費、住宿費等培訓服務費用。托管銀行平臺的預收費采取“一課(項)一消、一周一結”的監管模式。校外培訓機構和學員(家長)共同確認已完成的課時或服務項目后,托管銀行按課時費用或服務項目費用進行結算,7日內將課時費用轉入校外培訓機構的日常資金存款賬戶。
廈門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處長張宙說,《監管辦法》最重要的是做到“精準”監管,各家銀行將設立“預收費管理平臺”,平臺由銀行、家長和學生、培訓機構3個主體負責。培訓費用先交給銀行托管,學生在完成學習后,認為課程費用可以支付,就點擊確認支付,培訓機構才能收到費用,“類似于淘寶的‘確認收貨’功能”。
《監管辦法》還強調,家長和培訓機構都要按事先約定來處理糾紛。學員(家長)如需退費,可通過平臺提交退費申請。校外培訓機構審核通過的,托管銀行將及時把預收費直接退還學員(家長);審核未通過的,由校外培訓機構和當事人根據雙方合同約定協商解決,無法協商解決的由機構仲裁或提起訴訟方式解決,托管銀行根據協商結果或處理結果辦理費用結算。遇到校外培訓機構倒閉、資產凍結等情況的,托管銀行將根據屬地監管小組的意見及時結算未結算預收費資金。
廈門市教育局發展規劃處副處長許桂芳表示,此前,有的政府部門采取讓培訓機構繳納保證金的方法,來防止其“卷款跑路”,但是經常會出現保證金的數額遠低于機構收費的情況,一旦培訓機構“跑路”,群眾權益還是無法保障。她介紹,以前雖然明確服務費用要有“專門賬戶”管理,但是真正發生問題后,這些錢該退給哪些家長?每個家長退多少?這些問題都不能做到精準和明確,而此次通過各個銀行設立“預收費管理平臺”的方式,把培訓與費用之間的關系做到精準確定,既能保證家長的權益,也能保障培訓機構的權益。
張宙介紹,在對培訓機構進行監管的同時,《監管辦法》也強調對培訓機構的服務,提出托管銀行收費結算應保證便捷性、時效性和精準性,讓培訓機構在完成工作后能夠及時拿到自己的勞動所得。(記者 熊杰)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