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市140萬中小學生正式開啟新的學期。在開學前夕,北京市第三場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于昨日舉行。校內提質增效是推動“雙減”工作取得實效的根本之策,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制定了關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做好課后服務等一系列措施,將在新學年開學全面落實。例如,新學期學校每天將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同時學校不得布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不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等。
學校每天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
北京市教工委副書記、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在會上表示,新學期學校每天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對有個別需求的學生,學校可以在和家長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適當延長課后服務時間。學校向全體學生提供菜單式的課后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選擇。
據悉,義務教育學校按規定安排教學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于8時20分,中學一般不早于8時。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各年級都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學校不得利用晨檢、午檢和自習課進行學科教學,不得利用寒暑假、周末、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開展任何形式的集體補課。此外,義務教育學校嚴禁組織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試,不允許分重點班、實驗班。
不布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
“作業和考試并非不留、不考,而是要真正做到有效。”李奕表示,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方面,完善作業管理辦法,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做到班級、年級作業公開,總量控制。作業堅持全批全改,及時反饋,根據學生作業情況調整改進課堂教學工作。在考試評價方面,降低考試壓力,改進考試方式,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
根據相關規定,新學期將根據學生作業情況調整改進課堂教學工作,學校不布置機械重復、懲罰性作業,不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加強作業設計指導,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切實提高作業質量和針對性。
“要發揮作業的診斷、鞏固和分析功能,老師在判作業的時候不能只是看對錯,還要通過學生在作業中的表現,看出學生學習深層次的問題,即判作業要具有學情分析功能。”李奕說,作業內容的設計方面,基礎性作業要少而精,分層次作業要精細設計,彈性作業要合理,個性化作業要考慮其必要性。
教師輪崗解決課后服務校際差異
針對很多家長希望課后服務時間對學生進行答疑輔導的需求,李奕表示,學校將努力提供有質量和吸引力的課后服務,盡最大努力滿足同學們的不同需求。課后服務時間不僅要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以擴展學習空間。市教委為此進行了充分調研,很多區和學校用問卷的方式了解家長的需求,其中包括希望學生作業總體上在課后服務時間段內高質量完成。
課后服務時間延長了,教師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加。李奕表示,可以采用適當的崗位角色交叉緩解這一問題。“當然,老師們肯定要更辛苦一些。”針對課后服務的校際之間差異,李奕表示可以用教師交流輪崗的方式解決,在集團和學區內促進較長周期的跨校課后服務,以提高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學校舉措
仁和中學設置作業公示欄 定期下發作業質檢報告
作業是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相當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處方”。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個學校在推動“雙減”工作的進程中,都“量身定制”了相關舉措。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北京市順義區仁和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蔣吉姝介紹,學校成立了作業管理專班,制定了《仁和中學學生作業管理辦法》,將學科作業設計作為教研重要內容,落實“精心設計、限時賦分、全批全改”等舉措,既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鞏固,又注重學科思維和素養的提升。此外,學校還設置了作業公示欄,加強作業檢查,要求教師及時反饋,強化面批面改,定期下發作業質檢報告。努力做到“減量不減標,減時不減效,減負不減質”。
“學校努力減少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設計綜合作業,幫助學生貫通各方面知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校長劉可欽表示,學校將認真預防各學科作業無序疊加帶來的負擔問題,形成作業管理的“一標準、一清單、一公示、三評價”有效機制。不僅使每一位教師明晰各項作業之間的關聯以及相關標準,而且將“不用手機留作業、不讓家長批改作業”等要求具體落地。
在課后服務的課程設置方面,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進行了統一規劃管理。“我們將每天下午2個小時的課后服務,確定為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課業質量的校內活動課程,統一規劃管理,形成多樣性和個性相統一的課后服務內容體系。” 劉可欽表示,學校開設學業輔導、體育活動、勞動技能、經典閱讀、興趣選修課、班隊會等六大板塊課程。
政策落實
西城區
課后服務打破界限答疑輔導
為提高學生和家長的滿意度和獲得感,西城區已經確定,將整合區內少年宮、科技館、高校等校外資源,為區內學校提供多種形式的課后服務。
據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西城區將統籌開展德育活動、學業輔導、體育鍛煉、美育實踐、勞動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等多樣化的課后服務活動,實現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所有學生、“5+2”課后服務時段“三個全覆蓋”。課后服務關注“兩率、一性”(學生參與率、課后服務滿意率、活動豐富性),形成本校特色。區域層面將整合區屬12家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教育資源為區域學校提供課后服務課程菜單,滿足學生個性化、多元化成長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統籌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社會資源,為學校課后服務提供有益補充。同時,學區、集團層面將打破學段、校際壁壘,組織學區內、集團內優秀教師資源按照學段向下兼容原則,貫通輻射,讓優質教師資源惠及更多的學生。
對于眾多家長關心的作業和課后服務中學業輔導的問題,西城區將以作業研究為切入點,提升作業質量。包括組織區教育研修學院、區教育科學研究院,聚焦作業設計與實施、管理機制開展研究,從作業的選擇、布置的形式、作業的批改、評價與反饋的策略等優化每一個環節,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同時,西城區課后服務的重點是遴選優秀教師打破班級、年級界限開展課業答疑和輔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加強對學生學習計劃、學習方法、學科思想、知識結構等聚焦學科本質的教育與指導,培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多措并舉,提升校內教育質量,吸引學生回歸校園。
朝陽區
力爭小學生作業“不出校門”
朝陽區教委主任肖汶在發布會上表示,朝陽區將在課后服務內容上實現“四個突出”。首先是突出校內課業輔導。學校安排各學科優秀骨干教師,打破班級、年級界限,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課業輔導,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同時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在線互動交流答疑。
其次是突出校內作業完成。持續關注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學科思維培養,優化作業設計和批改,力爭做到小學生作業不出校門,初中生作業大部分在校內完成。
再次是突出體育鍛煉。課后服務與體育鍛煉一小時相結合,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另外還要突出勞動教育。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各年級開展值日、大掃除、垃圾分類、校園美化等校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記者 蒲長廷 雷嘉)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