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措施》。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北京將“雙減”工作列入重大民生工程,將從校內校外雙向發力,穩妥推進,分步實施,確保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于2021年底前有效減輕、兩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作為全國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政策9個試點地區之一,北京此次出臺文件,旨在對“雙減”工作全面系統作出部署,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地。
堅持首善標準校內校外同時發力
北京市“雙減”文件的核心是減負提質多措并舉,校內校外同時發力,堅持首善標準,不僅要“治亂、減負、防風險”,更要“改革、轉型、促提升”。
李奕表示,北京市“雙減”措施包括兩大工作目標,一是校內服務要提質增效,即充分發揮學校育人主渠道作用,統籌校內校外教育資源,統籌課內課后兩個時段。讓每個學生在校內能夠學得會、學得好、學得足。二是校外培訓要規范有序,即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防止無序擴張,嚴查各類違規行為和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環境。
在關于校內教育“減負提質”的具體舉措上,北京提出,一是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這是減輕課內負擔的重要切入點。包括統籌作業管理,控制作業總量,加強作業設計指導,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業,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切實提高作業質量和針對性。
二是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包括整體規劃設計,豐富服務內容,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和內容,供學生自愿選擇,切實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學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作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素質拓展類活動;拓寬服務渠道,引入社會優質資源和優質師資參與課后服務,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后服務中的作用;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習服務,完善線上公共教學平臺,打造“雙師課堂”等。
三是提高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包括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在區域內流動,更多學校的教師會跨校、跨區、跨學區流動,輻射優質教育服務;規范教育教學秩序,小學一年級堅持“零起點”教學,學校不得組織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試,嚴禁劃分重點班、實驗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
四是不斷深化高中招生考試方式改革。依據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和成績呈現形式,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
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方面,北京市嚴格審批準入,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嚴格控制學科類培訓時間,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完善學科類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動態掌握學科類培訓的培訓內容、培訓材料等信息,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強化經營活動監管,落實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的要求,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嚴禁資本化運作,嚴格落實中央有關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等。
北京還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市級統籌、屬地負責”工作機制,市、區設“雙減”工作專班統籌協調,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定期報告工作進展,確保“雙減”工作取得實效。
疏堵結合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北京市“雙減”工作的重點內容,既要嚴管嚴控校外培訓機構,也要全面部署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就業服務。
北京市海淀區在“雙減”專班的領導下,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正持續開展聯合檢查和執法,重點治理無證辦學、違規復課、價格違法、虛假廣告等行為。對線下復課機構的所有教學點位實現遠程實時智慧監控,加強全程管理。通過“風險儲備金”與“一課一消”兩種模式,加強培訓機構資金監管,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北京市海淀區教委主任王方表示,海淀區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方面,將持續開展執法檢查,對違規辦學的培訓機構,及時查處通報。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培訓機構的教師資格、培訓內容、收費、合同、廣告等全面加強管理。
近期,北京市教委聯合有關部門加大檢查力度,全面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多次嚴肅查處違規行為。8月16日,北京市教委印發了《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近期檢查校外培訓機構發現問題的通報》。通報指出,北京銳慧思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和北京菲常國際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存在無辦學許可開展或變相開展學科類培訓的違規情況,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對其予以了處罰。
對學科類校外培訓頭部機構的用工風險,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正進行動態監測。市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將聯合中國民辦教育協會,主動對接重點關注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組織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保障。
“機構員工90%以上是35歲及以下人員,且80%以上為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在北京市落實“雙減”措施發布會上,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社保參保繳費人員摸底數據。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人員是我們寶貴的人力資源財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已第一時間組建工作專班,主動對接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發展需求,全面部署針對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員工的就業服務保障工作。”
王方告訴記者,針對培訓機構面臨的實際困難,海淀區采取“一企一策一專班”工作模式,建立了政企溝通機制,與培訓機構一一對接座談,摸清底數,有效發揮政策解讀、穩企幫扶作用。支持引導培訓機構業務轉型,探索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補充校內課后服務、暑期托管服務力量,促進校外培訓成為校內教育的有益補充。收集崗位需求信息,開展面向教培機構從業人員的專場招聘,幫助其進行轉崗分流。
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
讓校內服務提質增效,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是北京市“雙減”工作的另一重點內容。
“如果在課堂上師生能夠解決更多學習問題,學生課后前往培訓機構的需求也就降低了。”北京市朝陽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世元說。過去5年,朝陽區教委依托市區骨干教研力量持續開展區域“理想教育文化”課題研究,從校園育人環境、課堂育人文化和教師集體教研入手,大力提升課堂教學容量和質量,實現了薄弱學校辦學成績和薄弱學生學習發展的明顯進步。“對于學校來說,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從這個意義上說,‘雙減’的主陣地也在課堂。”王世元說。
在課堂上落實“雙減”,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育英學校副校長李志欣提出,在課堂上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問題,需要教師能夠將課堂任務科學分層,實現基于學情的學習,讓思維敏捷、基礎好、學習力強的學生吃得飽,讓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自主學習。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根據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問題任務學習,有滿意的收獲。
“這對教師是個挑戰。”李志欣說,“這需要學校整體進行協同系統治理,避免教師的不正當競爭,組織教師研究探索分層作業設計的理論與策略,提高教師開展分層作業設計與布置的自覺性和科學性。”
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是校內服務提質增效的關鍵切入點。廣渠門中學校長李志偉表示,廣渠門中學已經制定了校級“雙減”工作方案,重點提高教師教研組活力與能力,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該校強化了學生課后作業研究,指導教師給學生分層布置作業,布置有情境的作業,布置有實踐性的作業,布置適合學生探究的作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報記者 施劍松 見習記者 王陽)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4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