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這讓原本狂飆突進的校外培訓突然按下了剎車鍵。“雙減”政策發(fā)布近1個月以來,“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受到廣泛關注,家長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校外培訓機構如何轉型?深晚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diào)查。
家長:有的在觀望 有的陷兩難境地
“‘雙減’政策對我們家長和孩子來說是一個好事。”女兒就讀羅湖區(qū)某小學二年級的家長劉女士認為,由于現(xiàn)在很多機構把原本周末的課程改到了周中,家長會因為擔心影響孩子休息而放棄補習。“國家限制了校外培訓,孩子的注意力能回歸到學校和課堂本身,讓他們重視校內(nèi)教師的課上時間,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因為校外培訓的超前輔導,而導致孩子在學校不認真聽講。這樣一來,也能夠減少家長的經(jīng)濟支出。”劉女士稱。
家長李梅(化名)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四年級的時候,又給孩子加報了語文和數(shù)學學科補習班。如今“雙減”政策出臺后,她報班的培訓機構紛紛把課程調(diào)整到了周中,她便取消了語文和數(shù)學補習班。
“感覺自己現(xiàn)在是個矛盾體。以前不希望孩子補習,但又被迫卷入;現(xiàn)在政策出來了,又怕不補習分數(shù)提不上去。”李梅覺得自己陷入了兩難境地,“以前,孩子班里前10名的學生都在外面補習。如今,我怕其他家長還在讓孩子補習,那我孩子不補習就要落后了。”
像李梅一樣矛盾的家長不在少數(shù)。家長陳女士在政策出臺后十分糾結,“我知道國家出臺政策的初衷是希望給家長和孩子減負。我也不希望給孩子補課,但我的孩子在數(shù)學邏輯思維上不太好,在學校這種大班制的教學環(huán)境下,會漸漸地被落下。我也擔心其他家長依舊會想辦法讓孩子補課。”陳女士稱自己目前正在觀望,她呼吁教育相關部門能多加監(jiān)管,讓校外培訓機構真正落實相關政策,也希望政策出臺后,學校在教育上給孩子更多耐心和細心,照顧到不同成績位階的孩子。
校外培訓機構:有的周末課變周中課,有的仍線下授課
“雙減”政策發(fā)布后,深圳的校外培訓機構如何應對?連日來,深晚記者走訪了多個深圳校外培訓機構,觀望、迷茫還是積極應對轉型,不同培訓機構態(tài)度不同。
8月16日16時許,學而思培優(yōu)上梅林校區(qū)內(nèi)十分安靜,空蕩的教室沒有了往日的熱鬧,只有幾名家長在前臺排隊咨詢課程事宜。深晚記者從前臺老師處了解到,暑期課程全部轉為了在線小班課。學而思秋季周末義務教育學科類課程授課時間和形式也將發(fā)生改變,原本雙休日和節(jié)假日的課程,全部改到周一至周五晚上,上課時間縮短至2小時,時間在晚上6時25分至8時25分。該名前臺老師表示,政策出臺后,對機構影響很大,往年臨近新學期家長報名人數(shù)很多,如今卻大打折扣,“很多家長考慮到周中孩子的作業(yè)壓力,所以會影響報名。”
有的機構轉變授課時間和形式,有的機構則依舊開門授課。當天,深晚記者走訪思考樂教育梅林分店時,發(fā)現(xiàn)教室里依舊有老師在進行線下授課。教室窗戶上貼著磨砂玻璃紙,玻璃紙被劃開了一處。深晚記者透過劃開玻璃紙,看到學生們正聽著講臺上的老師講課,桌面上放著的是教輔資料。當深晚記者咨詢相關課程時,思考樂教育梅林分校前臺老師表示,該機構課程不會受到“雙減”政策的影響,如今第三期的暑期課程正在開展,秋季課程也將在周末進行。
8月16日19時許,位于梅林的學致教育(初中部)內(nèi),也有老師在給學生授課。深晚記者從學致教育老師處獲悉,如今正在開展暑期課程,等暑期課程上完后,機構將以周中課后托管的形式代替周末授課。該名老師稱:“秋季開學后,我們將在周中開設托管服務。這個托管服務不會再有老師授課,而是學生來到我們這,我們的老師組織學生寫作業(yè)。如果學生有不懂的問題,老師會進行講解,但不會像以前一樣發(fā)教輔資料,有自設的課程體系。”當深晚記者詢問這種托管服務會不會演變成一對一私教時,該名老師稱目前還沒有明確。
轉型:聚焦素質(zhì)教育、家庭教育、托管服務等
進一步規(guī)范管理、重塑畸形的教培市場,尤其為學生減輕培訓負擔是“雙減”政策的初衷。多家培訓機構除了執(zhí)行“雙減”政策外,轉型升級也成了必然趨勢。
深晚記者從卓越教育獲悉,接下來機構將在周末開展興趣愛好的培訓,例如演講、繞口令等。
近日,精銳教育發(fā)文提到該機構會在原有一對一形式基礎上,聚焦家庭教育、心理輔導、作業(yè)輔導,定位為個性化托管中心。該機構創(chuàng)始人也表示,將從原有參與投資的巨人教育、天津華英、巨人網(wǎng)校、優(yōu)畢慧等班課業(yè)務中剝離,聚焦做好解決家長和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產(chǎn)品。
對于新東方而言,將繼續(xù)深耕素質(zhì)教育培訓。“學生成長規(guī)劃、家庭教育公益課堂我們一直都在做,接下來會向表達、思維、認知培養(yǎng)等多元領域延伸。”深圳新東方一位負責人表示。深晚記者注意到,于2019年認證注冊的“新東方深圳學校中小學全科教育”微信公眾號于2021年7月13日已更名為“新東方深圳學校學生成長中心”。連日來,新東方素質(zhì)中心通過其公眾號連續(xù)發(fā)布了圍繞家庭教育、多商管理等方面的產(chǎn)品課程體系。
深晚記者了解到,對外表示以精品8人班、高端1對1為培訓特色的松鼠教育,近期也發(fā)布了國學啟蒙班招新的消息,稱旗下國學教育基地將針對3至9歲適齡兒童開設《三字經(jīng)》《千字文》課程。
專家: 落實“雙減”政策須形成全社會合力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要做好“雙減”工作,必須形成全社會的合力,規(guī)范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也需要疏堵結合,才能做到標本兼治。他認為,首先學校教育和社區(qū)要更多履行教育職責。其次,家長要轉變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成長規(guī)律。
“分析過去多年來存在的教育培訓亂象,機構不依法依規(guī)經(jīng)營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原因是一些家長缺乏維權意識,盲目輕信機構宣傳,甚至積極配合機構的違規(guī)經(jīng)營。”熊丙奇認為,規(guī)范校外教育培訓,其目的是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fā)展,這要求家長成熟、理性,對孩子成長負責。
深圳市人大代表、教育專家楊瑞認為,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家長態(tài)度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突然讓家長不補習了,家長會慌,但是我相信風氣會慢慢轉變,但這恐怕需要一點時間,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堅持來實現(xiàn)。”
楊瑞稱,教育培訓行業(yè)市場化和商業(yè)化這么久了,想通過一個政策去解決,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將政策落實到位,更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國家出臺的政策是方向和態(tài)度,要想真正將政策落實,依靠的是各級政府部門以及教育相關從業(yè)人員,同時還有學生和家長。(深圳晚報記者 王宇 劉夏藍)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
頭條 21-12-08
頭條 21-12-07
頭條 21-12-06
頭條 21-11-30
頭條 21-11-26
頭條 21-11-25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23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9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8
頭條 21-11-17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6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
頭條 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