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未來5年“國培計劃”的重點是什么?如何確保落實?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專家工作組成員、 吉林省教育學院陳睿:
新階段“國培計劃”的堅守與創新
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秉承“示范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的宗旨,推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和教師培訓提質增效,為助力鄉村振興持續發力,是“十四五”期間“國培計劃”的根本任務。
在繼續堅守“示范引領”本質特征的基礎上,著力聚焦服務大局、強化標準引領。一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準確把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階段特征和客觀需求,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思想政治、師德師風、業務能力培訓,將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作為必修內容。二是重視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鄉村振興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堅強師資支撐。三是積極響應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呼喚。依據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總體要求,聚焦“骨干教師”這一關鍵群體,著力培養高端人才,積極推進以教師自主學習、系統提升、持續發展為導向的“國培計劃”改革。
“十四五”期間,“國培計劃”更重標準引領,強調內容更新。陸續印發各學科領域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基于培訓課程指導標準有序開發教師教學能力診斷工具,為設計培訓項目、開發培訓課程、評估培訓質量提供有力支撐。深入落實“國培計劃”分層分類系列實施指南,充分發揮“指導標準”與“系列指南”在推動教師培訓專業化方面的引領作用,推動教師培訓工作步入全程標準引領、全面提質增效新階段。將國家安全、法治教育、生態教育等內容納入培訓,積極回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難點、熱點和痛點問題。
在繼續堅守“雪中送炭”核心價值的基礎上,著力夯實體系建設、推動技術應用。一是強化市縣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帶動市縣教師發展機構高質量發展,增強市縣教師發展機構的“造血”功能。二是培育師范教育基地。在全國建設一批國家師范教育基地和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引導師范院校與中小學幼兒園合作開展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探索。三是健全協同發展機制。帶動形成教師發展機構、高等院校、培訓機構、中小學幼兒園“四位一體”的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創造協同發展、協作共贏的生動局面。著力推動技術應用,助力“精準”培訓,繼續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開啟“智能+教師培訓”新時代。
在繼續堅守“促進改革”應有之義的基礎上,著力探索自主發展、推進綜合改革。完善配套支持機制,健全綜合評價機制,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一是創新項目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項目等級制度,形成培訓項目優勝劣汰、動態管理局面,傾斜支持精品培訓項目。二是推進教師發展評價改革。運用人工智能、同步課堂等新技術,精準記錄教師培訓信息,對教師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推動教師通過自主學習、自主發展,實現系統提升和持續發展。三是推進師范院校評價改革。將服務基礎教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評價師范院校的重要指標,鼓勵支持高校開展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加強學科建設,完善高校從事教師培訓工作人員的待遇保障機制。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成員、 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黃佑生:
把高質量作為“新國培”實施的內在追求
新階段需要“新國培”,新階段再造“新國培”。要把精準培訓、高質量作為“國培計劃”實施的行動自覺和內在追求。
“新國培”要精準補短板、強弱項。當前,區域教育發展仍有一定差距,優質資源供給相對稀缺,與人民群眾高質量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和迫切。“國培計劃”的宗旨是“示范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雪中送炭”就是要補短板、強弱項,從區域和群體上落實“精準”。在區域上,重點支持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助力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教師校長能力整體提升。在群體上,重點支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幼兒園縣級及以上骨干教師、校園長和培訓者深度培訓,為鄉村振興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農村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培養領軍人才。
“新國培”要精準對接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近年來,黨和國家對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面布局,包括學前教育改革規范發展、義務教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教育評價改革、三科統編教材推廣應用、勞動教育創新實施、信息技術學科融合等。“國培”要善于將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轉化成教師日常教育教學行為,落地在課堂教學和班級管理。
“新國培”要精準解決基層的難點痛點問題。要急基層學校之所急,想基層教師之所想,為他們提供解決難點痛點問題的“干貨”“硬貨”,真正達到“你剛好需要,我恰好出現,而且還專業”的適需境界?;鶎訉W校落實“五育并舉”、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改進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等,急需指導性的“國培方案”?;鶎咏處熃鉀Q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管理痛點,需要實用性的“國培策略”。
“新國培”要精準滿足教師自主學習需要。要探索教師個體自主選學,創建教師自主選學模式,根據教師專業發展不同階段制定個性化、周期性發展規劃,建設選學服務平臺,為教師自主選擇培訓項目、機構、課程、專家等提供機會和可能,激發教師學習內驅力,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要。嘗試集體自主選學,開展教師培訓整校研修模式改革,以教師工作坊為載體,以學段學科為主線,以整校(含聯校)參訓為基礎,以骨干引領全員,將區域整體推進、學校整校推進與分層分類培訓相結合,將區域聯合研修與學校小組研修相結合,將教學、教研、培訓相結合,實現區域、學校引領下的教師自主學習和發展。
此外,“新國培”要精準服務學生、學員、學習、學校“四學”,精準選擇培訓內容,精準采用適合成人學習特點的混合研修,精準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培訓測量與評估。從過去關注“教”轉向更加關注“四學”。建立支持精準診斷教學能力水平、預測個性化發展需求、提供定制化路徑與資源智能研修系統,建立基于大數據的教師專業發展測量機制,訓前對各層次、各類別教師精準畫像、精準測評、精準指導,訓中對教師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精準記錄、評價和適時反饋,訓后對培訓成果應用情況進行過程跟蹤、質量監控及培訓績效的增值性評價等精準干預,實施智能化、個性化、交互性、伴隨性培訓。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成員、 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王金濤: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
自2019年開始,各地按照《教育部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要求,在“國培計劃”中分類設置了管理者、培訓者、學科骨干教師培訓項目,示范引領中小學開展信息化教學校本研修,廣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近日印發的《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繼續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重要方面予以明確。
第一,把握關鍵點。
堅持整校推進。建立適應學校發展需求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新模式,要強調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必須基于學校發展,立足應用現狀,為解決本校教育教學問題服務,并在學校教研活動中依序開展;要強調教師的學習場所、學習方式、學習內容都是圍繞課堂內外開展,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用技術、發展能力。
堅持混合研修。要以理論引領推動理解學習,以典型案例推動遷移學習,以實踐應用推動行動學習,引導教師做真實的技術創新課堂的課例研究,親歷研究的全過程,再回到自身教學實踐創新。
第二,找準突破點。
落實規劃引領。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培訓,要以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和校本研修規劃為核心任務,通過任務驅動的混合研修,提升政策理解和規劃設計能力。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提升培訓,要以服務區域能力提升工程規劃高效落地為核心任務,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升政策理解和培訓指導能力。
落實應用轉化。學科骨干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提升培訓,要以推動信息技術在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評價等方面有效應用、創新應用為核心任務,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例研磨、專家指導等方式,提煉應用成果,形成可遷移、可輻射的優質案例資源,示范引領全員校本研修;要結合學校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課堂教學現實問題,探索多個“能力點”組合應用教學解決策略,形成技術支持教學創新實踐案例,推動應用轉化,形成持續發展機制。
第三,暢通鏈接點。
銜接“三個課堂”。要將能力提升工程2.0的實施與加強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應用結合起來,以解決在線授課、操作實踐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核心任務,通過區域幫扶、校級聯動、雙師結對等方式,提升教師“三個課堂”應用基礎能力,提高學校管理團隊“三個課堂”應用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圍繞農村小規模學校優質資源短缺、骨干力量缺失、校本研修活動碎片化的實際問題,通過示范校名師與薄弱校教師雙師結對的形式,打造教研共同體,開展長周期、陪伴式研修指導,定向幫扶鄉村教師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銜接“十四五”規劃。要實現能力提升工程2.0與“十四五”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遞進銜接,以構建“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教師信息素養持續發展機制為核心任務,通過推動先訓后用到邊訓邊用、前期介入到后期支持、成果打造到輻射推廣的實施路徑優化,形成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常態持續的教師應用能力提升培訓新樣態。
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工作組成員、 北京教育學院余新:
強化分層分類 完善精準化培訓機制
教育部、財政部近日印發《關于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及附件《“國培計劃”示范項目指導方案》。通知中兩處強調“精準培訓”,一是在目標任務上強調“實行分層分類的精準培訓”,二是在重點改革方面提出“完善高質量精準化的培訓機制”。
培訓對象精準,強化分層分類。“對象精準”是“精準培訓”的先決條件。在實施中要精準招生、精準派送、精準遴選學員對象,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承訓單位嚴格把關對象資格審核,送培單位按需選派。“分層”是指區分培訓對象的專業水平差異,根據培訓對象學習內容和方式設置不同類型的培訓項目。指導方案把“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分為“培訓團隊高級研修”“名師名校長領航工程”“中小學領導人員示范培訓”“緊缺領域骨干教師示范培訓”“教師培訓綜合改革”等五大類型。
培訓主題精準,聚焦核心問題。“主題精準”是培訓針對性的重要體現。從承訓單位培訓主題精準設計角度來看,既要考慮到指導方案所規定的項目主題領域,又要從教育實踐實際需求出發,也要考慮到培訓團隊自身培訓能力和資源條件,由此聚焦學員工作和學習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使培訓主題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
培訓目標精準,細化需求靶向。要做到“國培計劃”示范項目“目標精準”,需要理解和區分培訓項目領域的整體目標、項目目標、課程目標、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等概念內涵。“整體目標”體現的是“國培計劃”的總體培訓任務與宗旨,是項目目標的總體方向,比較宏觀。“項目目標”則是對培訓目的與任務的進一步具體化描述。
培訓內容精準,凸顯重點領域。通知明確提出兩個重點內容,一是“突出教師核心素養培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思想政治、師德師風、業務能力培訓,將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作為必修內容”;二是“強化培訓內容標準引領”,包括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引導下的培訓內容,以及義務教育新課標和新時期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
培訓方式精準,體現示范引領。精準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需要精準的培訓方式相匹配。通知強調“示范項目要重點加強方向方法引領”,這里的“方法引領”可從廣義上理解為包括培訓模式、培訓方式、培訓形式和具體培訓方法的示范引領。
培訓成果精準,體現提質增效。全面推進教師培訓提質增效,是“國培計劃”的重要目標任務。要精心設計預期培訓成果,精細耕耘培訓成果,精確測評培訓成果。完善過程管理,健全全方位的監管評價機制,強化培訓實施的監管評價,完善參訓教師綜合評價。
培訓機制精準,推進重點改革。通知提出“推進重點改革,完善高質量精準化的培訓機制”,涉及培訓機制改革和完善諸多內容,包括教師自主發展機制、機構協同發展機制、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師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機制、培訓質量和效果監管評價機制、五級培訓體系統籌工作機制、培訓經費使用和監管保障機制等。“國培計劃”示范項目在推進培訓機制改革工作方面需要先行先導,針對不同方面機制改革和完善問題,開展實踐調研和理論研究工作。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