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日報》報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對非法社會組織“中國國學院大學”及下設的“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量子醫學研究院”等70家分支機構予以取締。至此,這個招搖撞騙多年的非法社會組織終于“土崩瓦解”。
顯然,“中國國學院大學”是一所傳說中的“野雞大學”。據報道,該非法組織“偽裝”得很好,校區、校歌、畢業證書一應俱全,對外宣稱有文化部支持,在北京,天津,廣東廣州、深圳,湖南長沙多地有分校。而真實情況是該校從未在相關部門注冊登記,還偽造國家部委公文及登記證書,私刻印章,發布帶有“中國國學院大學”的“紅頭文件”,并通過設立分支、舉辦揭牌儀式、頒獎等方式收取費用。
這些年來,“野雞大學”似乎從未淡出公眾視野。有關部門曾多次通報“野雞大學”名錄,僅2018年就取締并公布了392所。每年高考填報志愿時,也會有不少媒體報道提醒大家注意防范“野雞大學”。
就算如此,不少人依然“中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與“野雞大學”名字極具迷惑性有很大關系。比如,被教育部通報的“野雞大學”——“中國郵電大學”像極了正規高校北京郵電大學。其次,一些運行“野雞大學”的非法組織和人員會將自己冒牌的官網服務器放到國外,以逃避監管,即便事后被查處,換個域名還可繼續存在。再有,一些人并非不了解“野雞大學”的真面目,而是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利用,做著金錢與學歷、名號、榮譽的交易。比如,在“中國國學院”花2.7萬元就可買到一張“國學使者”證書,頂著這個名頭就可到處收費演講。如果能出十幾萬元,還可配齊所有偽造文件,設立分支機構,自行招人。這已然是一條清晰的利益鏈。
面對這些騙術較高的非法社會組織,監管部門本應雷霆出擊,實施常態化、長效性的監管。遺憾的是,“野雞大學”年年被打擊,但往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此番北京市民政局摘牌“中國國學院”當然是大快人心,但從其已有70多家分支機構的現實不難看出,相關監管并不及時。
長期以來,對包括“野雞大學”在內的一些非法社會組織的打擊治理,往往難以形成合力——教育部門認為“野雞大學”屬于詐騙范圍,公安機關認為如果沒有人報案,全面、主動排查相對困難。眼下,打擊行動多是民政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配合。比如不久前,民政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就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進行了強勢表態。
歸根結底,只有形成多部門合作打擊和長效監管機制,有牽頭、有配合,有主力、有助攻,各司其職,全方位拉網,才能真正擠壓非法社會組織的生存空間。期待這樣的機制能夠盡快完善、高效運行起來,攔截那些非法牟利的行為,保護人們的諸多權利。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