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代表委員建議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必修課。性侵給兒童帶來巨大的身體和心理傷害,影響甚至可能伴隨終身。此次兩會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得到廣泛關注,可見公眾對防性侵教育有著強烈的共識。
近年來,性侵案件呈現出熟人作案、受侵害兒童低齡化、依靠網絡傳播手段多樣化等特征,折射出性侵案件的隱蔽性和后續處理的復雜性。相對來看,被性侵時兒童的無意識、家長的無防范、作案人的無顧忌等“三無”狀態令人痛心。雖然呼吁學校加強性教育已持續多年,但效果并不非常理想。除了將防性侵教育納入必修課,還需以法治思維為引領,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防范兒童性侵教育體系,從而實現從掃盲到覺醒、從普及到賦權的質變。
有必要將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必修課體系,面向師生全員覆蓋。雖然公眾對兒童防性侵教育有著強烈共識,但家長羞于講解、學校蜻蜓點水式教育、教師缺乏相關專業知識、課程教材內容匱乏陳舊等問題在許多地方存在。將防性侵納入性教育課程內容體系,有必要在受教育對象上縱向延伸至學齡前,橫向擴展實現在校師生全員覆蓋。在課程體系上,一方面學校須開設性教育的獨立必修課程,進行專門系統的講授;另一方面可以將性教育融入多學科教學,與學校或班級的日常活動結合,如主題日、文化節等,在傳授性科學知識、性安全意識的同時,塑造積極健康的性價值理念。
組織多方主體參與,提供高效優質的課程資源開發與供給。如果兒童防性侵教育納入必修課得以實現,下一步必須引起重視和討論的是如何進入必修課體系。防性侵納入必修課是一件專業性極強的事情,特別是內容呈現、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程度等方面的拿捏,都極具挑戰性。國外在這方面已有非常成熟的經驗,如瑞典、英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可以在內容、方式、方法上吸收借鑒。在課程開展方式上,中小學和幼兒園很有必要加強與高校、國際非營利組織的深度合作,建立可信任的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團隊,加強課程內容與教學指導,并加強線上資源的供給,增強教育資源的移動性、便捷性、互動性和趣味性,便于教師在遇到教學困難時及時對應查找求助,也便于學生在網絡媒介獲得正確引導。
建立兒童可觸及、可信賴的規范救助渠道與機制。隨著網絡媒介的迅速發展,兒童身心發育有加快之勢,兒童性教育宜疏不宜堵。指望一門性教育課程能夠解決目前因性侵而引發的問題遠遠不夠。因為性教育不是獨立于學校各科課程之外的,而是與社會倫理、法治建設、生命教育、性別平等緊密相關。對此,需要讓教師或兒童在遇到問題時,能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主動尋求幫助。同時,通過性教育課程將學校與社會、家庭有力聯結,形成工作合力與聯動機制,更要盡早明確救濟方式。讓兒童知道如果發生或看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可以找誰、應該找誰、誰才可信。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制定標準的規范和程序,為學校或社會相關單位或群團組織提供依據,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進行救助。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作者:王學男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