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學生資助工作在不斷地實踐探索中提質增效,不但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而且還形成了北京經驗。
對標首善之區
完善資助政策
近三年,北京市結合首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變化和財力可能,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和完善資助政策。
2018年,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納入高中資助范圍,家庭無經濟來源的革命烈士子女、孤兒補助標準從2400元/生/年提高至3000元/生/年;2019年,擴大義務教育學校生活補助范圍,建檔立卡學生、殘疾非寄宿學生、城鄉低保家庭學生、特困救助供養學生享受生活補助,補助標準為小學1500元/生/年、初中1800元/生/年;將因公犧牲民警子女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教育資助范圍,享受相應學段資助政策;本專科生二等國家助學金標準由每生每年2300元提高至2800元;高職學生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從在校生的3%提高至3.3%。
2020年12月,《北京市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學生資助資金管理實施辦法》正式印發,將北京市現行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學段的20項學生獎助政策進行整合,統一高中及以上教育階段各項助、免政策的受助群體,由此確立了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指導意見)+3(幼兒園、義務教育、高中及以上3大系列管理辦法)+5(伙食補助、校園地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飲水洗澡電話補貼、馬克思主義理論雙百獎學金等5項專項政策)的政策架構。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全面落實國家及北京市學生資助政策,涉及從學前到研究生學段資助項目近30項,國家資助年平均受助人次170萬,各級財政資金投入12億元。
如今,北京市學生資助工作對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要求,結合首都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狀況,從保底線、促公平到建體系、求精準,措施更多,覆蓋人群更廣,標準更高。
以精準資助為重點
積極轉變管理方式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國家做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為了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一個都不少”,北京市不斷探索與完善精準資助工作機制,確保應助盡助,全面提升教育民生工程工作水平。
2020年,以精準資助為重點,北京市學生資助工作積極轉變管理方式,著力提升監管能力,助力脫貧攻堅作用顯著。
北京市通過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管理系統與扶貧、民政、殘聯三部門信息系統在線對接和數據定期比對,將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孤兒、殘疾等特殊困難學生排查出來,結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查登記、調查走訪、大數據分析、班級評議等多種手段,精準識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升級改造北京市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與全國學生資助信息管理系統共同構筑資助工作重要管理平臺和技術支撐平臺。同時,出臺《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北京市財政局等7部門關于做好北京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京教財〔2020〕7號),規范各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原則、依據和工作程序等,為精準認定提供制度保障。
向發展型資助轉變
打造資助育人品牌
“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將學生資助工作放在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保障和改善社會民生的大格局中謀劃和推進,強化資助育人體系設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逐步從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一方面,積極引導各區各校堅持育人導向,在獎助學金評選和發放等各環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抓好勵志教育、誠信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提高資助育人成效;另一方面,積極打造資助育人品牌活動,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培養、學業進步、素養提升等方面發力。
在高校資助育人方面,北京工商大學努力構建“一個基礎、兩個精準、三級能力提升工程、四項主題教育”的“1234”立體化學生資助育人體系,北京工業大學實施“資助鑄魂計劃”“助夢啟航計劃”“精英資助計劃”“愛心溫暖計劃”以及“筑夢昆侖計劃”,助推受助學生成長與進步。
在高校資助 育人基礎上,北京市學生資助事務管理中心組織的資助育人社會實踐也成為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2020年10月,北京同仁堂、騰訊等高新企業陸續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春知潤·北京市資助育人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獲得者,有的是“首都校園勵志人物”,都是在國家資助政策幫助下,成長成才的優秀受助學生代表。走進“高精尖”企業并直觀高科技,為學生們提供了多角度、多視野了解社會、認知國家發展的機會,不僅增強了同學們對專業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內驅動力,為他們成為國家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成長平臺。
據了解,春知潤·北京市資助育人社會實踐活動只是北京市資助育人的品牌活動之一。近年來,北京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做好保障型資助的同時,重視學生發展與成長需求,多方面給予學生引導和支持,促進他們全面成長。春知潤·北京市資助育人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資助宣傳大使”進區入校宣講、“助學·筑夢·鑄人”主題宣傳、“助學圓夢育新人”學生資助人物與單位評選等,已成為北京市著力打造的資助育人品牌活動,正在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資助工作更有溫度
學生隱私受到保護
近年來,北京市學生資助服務順應新時代的發展特點,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優化資助工作流程、改進服務方式,為受助學生提供更多便利,讓資助工作更合規、更有愛、更有溫度:高校每年新生入學時針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開辟“綠色通道”,確保順利入學;中職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也可以先辦理入學手續,根據核實后的家庭經濟情況予以相應資助。北京市各高校全面取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蓋章環節,改為申請人個人承諾。有些高校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探索“隱形資助”“智慧資助”。有些學校在規范資助程序的同時,在國家助學金評審、公示、發放環節中,更加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
2020年,面對疫情挑戰,學生資助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資助任務更多、要求更高。北京各區各校積極貫徹國家和北京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在新政策文件執行、特殊群體學生保障、學生資助資金發放、資助信息監管等方面主動作為,以高質量的管理和服務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對資助工作的影響。
學生資助工作猶如希望的燈塔,貫穿著各個教育階段,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它既能及時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生活困境,又能激發學生對黨和國家政策的極大認同感,發揮人格培養功能,培養學生講誠信、感恩他人、服務社會的品質,為學生全面成長成才打下深厚基礎。
結語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學生資助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它寄托了黨和國家對經濟困難群體的關心,也承載了眾多貧困家庭和孩子的夢想。
回眸“十三五”,“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貫穿于北京市學生資助工作發展的每一個瞬間。展望“十四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任務,北京市學生資助將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從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高度,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首都教育改革發展大局,在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機制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分析今后五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受助需求的變化情況,進一步構建彰顯首善標準、具有首都特色的發展型學生資助體系,著手繪制“十四五”學生資助工作藍圖。
文/單偉娜 曹陽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