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著力推進教育公平,強調高質量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鄭州解讀就是“均衡、優質”的教育。“十三五”期間,鄭州市累計投資166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77所,投入使用140所,新建13所高標準普通高中,推進百所初中獲評新優質初中,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鄭州教育的這張“成績單”非常亮眼。
存量足 高質量建校
為美好教育構筑“硬核”支撐
2017年,鄭州列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鄭州市提出“建設全國區域性教育中心”的宏偉目標。“十三五”期間,鄭州教育出臺了一系列重大規劃,為優化資源布局發揮了基礎性作用,規劃控制了中小學教育用地1045宗,可基本滿足未來15~20年城市發展對中小學建設用地的需求。
與此同時,高效建設又為美好教育構筑“硬核”支撐。“十三五”期間,全市教育資源存量不斷增加,累計投資166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77所,投入使用140所,新增學位27.6萬個。義務教育資源儲量不斷擴大,有效緩解了市區中小學的入學壓力。新建13所普通高中,其中鄭州市第四高級中學、鄭州市第十八中學和鄭州市鄭開學校新校區已投入使用。
質量優 培育更高效發展的好學校
2019年2月,位于碧云路上的一抹“故宮紅”為鄭州教育再添一筆亮麗色彩,新建成的鄭州市第十八中學如約迎接同學們。校長段亞萍這樣說:“鄭州十八中是鄭州市‘十三五’規劃的受益者。”
2018年,鄭州四中高中部新校區、鄭開學校新校區、鄭州四十七中高中部東校區、鄭州一中航空港校區等4所學校全部開工。
2019年,新建的鄭州外國語學校航空港校區、鄭州回中管城校區、鄭州回中航空港校區、鄭州二中經開校區等4所高中也全部開工。
2020年9月,位于開元路129號的鄭州四中新校區投入使用。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新校區配有高端智慧黑板,30余間實驗室高標準配備,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020年秋季,鄭開學校開始招生。
教育資源的優質提升同樣發生在全市的公辦初中學校。2018年,鄭州啟動“新優質初中”創建和培育工程。2020年11月,經過3年的培育和創建,我市首批“新優質初中”學校名單正式公布,共113所。其中,“新優質初中”95所,培育單位18所。
共發展 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更聚集
當家門口有了學校,家長們隨之而來的需求就是希望這所學校盡快成長,成為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鄭州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2)》提出要推進教育質量均衡發展,通過“一校多區”“聯盟集團”“強校托管”“聯合辦學”等形式,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優質義務教育資源的聚集效應。
在二七區,“新校辦一所成一所,弱校改一所強一所”已經成為近年來優質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共識。
每周四下午的二七區長江東路小學都特別熱鬧,這是學校的社團課程時間。2020年秋季開學,二七區長江東路小學教育集團正式成立,下轄東校區(原長江東路第四小學)、中校區(原長江東路小學)、西校區(原開發路小學),采取“一套班子、統一管理”的“緊密型”管理模式。校長胡建玲說:“集團里的3個校區不分高低,就像一個大家庭,學生和老師們經常互相‘串門’學習和交流,做到了教育資源的互通有無。”
二七區實施“一校多區”、組建教育發展共同體,積極探索推進“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民校”集團化辦學模式,長江東路小學正是受益者。2006年建校的長江東路小學在2013年加入當時的春暉小學教育集團,正是從教育集團中汲取“養分”,學校得以迅速成長壯大。
近年來,各區在依托“名校托管”“一校多區”的基礎上,紛紛成立了教育集團——二七區已有43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名校托管,形成14個教育集團;金水區組建了9個教育集團;中原區組建6個教育集團,涵蓋了26所學校;管城區、經開區、高新區也在積極探索集團化辦學的新路徑。
縮差距 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顯成效
深冬時節,中牟縣晨陽路學校內的銀杏樹落葉紛紛,一地金黃,將這所新學校裝扮得格外美麗。每周四下午,是學校的社團活動時間,全員走班參加59個社團活動課程。學校主推科技創客課程和體育教育課程。
“學校建成時,只有400多名學生,周圍片區的學生都往縣城去,不愿意來。”校長周瑞增說,作為一所新建的農村社區學校,建好了如何留住生源,成了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強校”的戰略發展思路,在特色建設、社團活動、校園文化、教育教學質量上跨入全縣教育行列第一方陣。如今,學校已經有3700余名學生。以前想走的學生不走了,就在家門口上好學校;以前已經走了的學生回來了,也想在家門口上好學校。
晨陽路學校的變化,真真切切地說明了“讓鄉村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的目標逐步變為現實。
中牟縣加大財政投入,優先發展農村教育,選派42名縣城學校優秀校長、后備干部充實到鄉村學校和新建學校任職,每年組織約100名鄉村教師到縣城學校對調交流。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期間,中牟縣縣城到農村社區學校或薄弱學校任職、任教的達230多人。
在鄭州,中牟縣不是個例。
登封市采取委托管理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以“星火燎原”之勢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滎陽市推進“三個課堂”常態化應用。“專遞課堂”幫助農村學校開全開足開好課程,“名師課堂”發揮好名師的輻射帶動作用,“名校網絡課堂”發揮好優質資源共享。
2018年底,全市12個區縣(市)(含鞏義市)均已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截至目前,鄭州市全面改薄工作完美收官,鄉村學校建設進一步加強。
向未來 鄭州教育將更加“美好”
時間丈量著發展的進度,也標識出攀登的高度。
“十三五”期間,鄭州市首批“新優質初中”學校認定完成;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消除工作成績突出,2019年同比降低11.6個百分點。
未來,鄭州將繼續加強“新優質初中”建設。到2022年,創建和培育“新優質初中”165所,全市公辦優質初中覆蓋面達60%以上;成立市級專家指導團隊,對各區“新優質初中”建設進行專業指導;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新優質初中”內涵建設。
實施“名校+”工程,進一步規范名校托管辦學的基本模式,將理念先進、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的學校作為“名校”,將發展潛力大的學校或新建學校作為“+校”,組建一批“名校+”教育發展共同體,形成“名校”引領“+校”快速發展的義務教育新格局。
為了辦“均衡、優質、公平”的教育,讓人民群眾享受美好教育,鄭州教育人一直深耕在路上。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勤 文/圖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