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一些學校正在抓緊編制“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由于各種原因,難免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因此,有必要厘清教育發展規劃的“是”與“不是”。
就出發點而言,教育發展規劃是為了科學、自主地發展,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教育發展規劃是在對過去實踐的全面反思基礎上,結合當前的經濟社會形勢和教育發展要求,對未來的教育發展目標和任務作出合理規劃。它需要使用文獻法、問卷法和訪談法等方法,對過去的發展成績和存在問題進行透徹梳理;需要使用SWOT分析法(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分析)、頭腦風暴法和專家判斷法等方法,對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深入分析;需要在前兩項工作的基礎上,綜合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對未來的發展目標和任務作出部署。一輪科學而嚴謹的規劃過程,既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自身發展的全面反思過程,也是收集各方意見的過程。這樣的教育發展規劃就能對未來的工作進行科學指導,而不是“走過場”。
就主體而言,教育發展規劃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某些個人或某些部門的獨自任務。“某些個人”既指主要領導,也指規劃文本的執筆者。“某些部門”指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中負責發展規劃的部門。實踐中,教育發展規劃的編制經常采取以下三種模式:一是自主模式,即由發展規劃部門(或辦公室)自主編制;二是外包模式,即委托給外部專業力量編制;三是協作模式,即由發展規劃部門和外部專業力量共同協作編制。無論采取何種模式,教育發展規劃的編制都要吸引全體力量參與,反映各個部門的意見與建議,凝聚全體成員的共同智慧。這樣,教育發展規劃才能獲得成員的更好認同,得到更好的執行。
就過程而言,教育發展規劃是“研究—編制—執行—監測評價”的循環往復過程,而不是在規劃文本定稿時就結束了。教育發展規劃體現為一份規劃文本,而又不止一份規劃文本,前期的科學研究過程和后期的執行、監測評價過程都非常重要。前期的科學研究過程,前文已經詳述。執行過程是指教育發展規劃不能“紙上畫畫,墻上掛掛”,而要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案頭書”,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盤”,成為教育資源配置的“硬依據”。執行的進度、效果和影響等信息,需要通過獨立的第三方監測和評價來提供反饋。這些反饋信息對動態調整教育發展規劃、更好編制下一輪教育發展規劃又提供了重要參考。
就意義而言,教育發展規劃是未來行動的重要指南,而不是唯一指南。編制者的信息掌握不充分、編制者的認識能力有限,以及外部環境發生太多太快的變化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教育發展規劃無法應對未來發生的所有情形。更何況,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的時代。教育發展規劃存在這方面的固有局限,但我們可以采取一些積極對策。例如,深入分析影響未來發展的諸因素以及諸因素帶來的影響,這樣教育發展規劃就能為我們勾勒未來的大致輪廓,盡管它有時無法提供具體的細節指導。通過開展監測和評價,動態掌握規劃實施過程中各種變化了的情形,為調整教育發展規劃提供依據。
(作者:曹浩文 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