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中,廣東省政協委員鄧靜紅圍繞學前教育等話題,從“提門檻”“待遇保障”“強監督”等方面提出建議。她建言,學前教育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首先需要提高幼兒園的師資門檻,同時,落實公辦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確保在編和非在編的幼師同工同酬,并對普惠性民辦園教師給予從教津貼。
學前教育一直是人們熱切關注的民生話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兒理念的進步,人們對學前教育更有了數量與質量的雙重期待。要滿足人們對學前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不僅僅要“增量”,更需要“提質”。而要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教師才是根本——沒有好的幼兒教師,有再多的幼兒園、再充足的學位也是無濟于事。
可是,好的幼兒教師不會“憑空而來”。當前的幼兒教師隊伍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數量不夠、素質不高,存在“無證上崗”等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待遇不高、行業吸引力低。因此,學前教育要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優秀人才,必須從切實改善幼兒教師待遇入手。
一方面,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幼師待遇。例如,對于一些地方采用安排公益崗或勞務派遣等方式來補充幼兒園教職工,可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在編和非在編老師同工同酬。此外,針對一些民辦園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等問題,可以健全符合幼師職業特點的工資分配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導向作用,讓民辦幼師的勞動付出和收入相當,增強民辦幼師工作的積極性,從而吸引更多優秀幼教人才。
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不是一句口號,要有切實的利益保障,錢從何來?建立覆蓋全學階的生均撥款制度就是一條可行之策。如廣東省擬安排230.85億元,在落實現行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生均撥款制度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學前教育生均撥款制度和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制度。其中,安排9億元支持增加學前教育資源,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
當然,提升幼兒教師待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需要“小步快跑”,要用好政策激勵,讓人們看到切實的進步與改變,而不是一塊塊的“畫餅”。持續增加學前教育投入,在教師補充、提升工資保障、改善福利待遇等方面強化機制保障,自然而然能吸引并留住人才。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