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兩位家長帶著孩子進入海淀區的一家培訓機構。
東城一所通過資質認定的培訓學校里,孩子們正在上課。
按理來說,孩子在學校里正常聽課、保質保量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科學做好預習和復習已經足夠了。課外時間,他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揮第二特長的地方。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一批又一批孩子被家長送入了各式各樣的校外培訓輔導機構,接受“超常規”的教育,從高難深的數學,到詞匯量巨大的英語,還有專門講解“套路”提高作文水平的語文……更有甚者,許多校外培訓機構既沒有辦學資質,任課老師又沒有教學資格證,卻憑著家長的“焦慮”心理,打出各種素質教育的旗號違規辦學,收取高額學費。
去年,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重拳出擊,嚴厲打擊校外培訓機構無資質違規辦學、超綱教學等違法違規問題。根據教育部的部署,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在去年底已經結束。整治效果究竟如何?記者最近分多路暗訪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等區的校外培訓機構。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培訓機構通過整改已經按照要求規范辦學,但仍有個別培訓機構搞貓膩、打擦邊球,如:沒有公示教師資格證、拆了招牌繼續營業,甚至打著藝術培訓的名義進行學科輔導。
整改
辦學資質曬在顯眼處 招聘啟事要求教師資格證
■地點一:海淀區公主墳
位于公主墳附近的天行建商務大廈,是家長微信群中的一個“著名景點”。這座普通的寫字樓里云集了三四十家校外培訓機構。上周四傍晚,記者來到這里探訪。一進入大廈,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學習氛圍”。與別的寫字樓不同,這里進進出出的大多是中小學生。低年齡段的孩子都是家長陪著過來,稍大點兒的孩子則是自己拖著拉桿箱式的書包前來上課。
在10樓的一家培訓機構外面,家長們在小板凳上坐成了一排,低頭玩著手機等待孩子下課。曾在這里一家培訓機構工作的穆暮(化名)說,前不久,樓里關了一些培訓機構,孩子們擠著上課的火爆場面已經有所降溫,“過去培訓機構的前臺都是掛著各種宣傳資料,現在掛的是辦學許可證、營業執照等證件,以及老師的教師資格證復印件。”在6樓,一家培訓機構貼出了招聘初高中教師的啟事。記者看到,這則招聘啟事除了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以及相關授課經驗,教師資格證也成了硬性要求。
■地點二:東城區廣渠門
在東城廣渠門附近的多所培訓學校,記者也發現,學校的辦學資質和教師的資格證件信息被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廣渠門一所青少年英語培訓學校負責人李女士告訴記者,他們具有教育部和北京市東城區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所有外教通過了第三方公司的犯罪記錄調查。
根據最新的要求,課外培訓機構下課時間不得晚于20時30分,不可一次性收取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此,李女士說,現在,各類課程班級最晚也會在20時15分下課。至于收費跨度,之前采取按照整個課程計劃收取學費。但是,國家和北京市出臺相關規定后,所有課程已經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您現在可以分3次到4次交學費,如果對學習效果不滿意,可以隨時退班。”
消防安全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地方。記者注意到,相比之前探訪的一些培訓機構,這里教室間的通道非常寬敞,并且清晰地標注了安全逃生通道路線。“我們有專門的安全員,可以引導學生撤離。”李女士說。
貓膩
拆了招牌繼續營業 打藝術培訓的招牌做學科培訓
■地點三:朝陽區長楹天街
在暗訪中,記者發現,一些有違規嫌疑的培訓機構也依然存在。長楹天街是朝陽區進行校外培訓機構整頓的重點地區。日前,記者來到長楹天街西區D座3樓一個沒有掛著牌子的房間,看到不時有家長帶著孩子出入。沒想到,這竟然是一家學前教育類的培訓機構。在一進門墻上貼著的承諾書上,也沒有發現該機構的信息。據家長介紹,這家機構叫“優勝派”。
在這家機構的前臺處,沒有出現任何能夠體現機構名稱的物品,甚至連一張傳單都沒有。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師范大學畢業,持有教師資格證。所開設的課程有美術、機器人、播音主持等課程,也有學習類的課程。他解釋說,他們是最近才搬過來的,所以沒有掛牌子。
■地點四:豐臺區宏科商務中心
中午12時,在豐臺區西四環南路的宏科商務中心,陸續有一些家長帶著剛上完課的低年級的孩子走出寫字樓,也有幾名初高中生獨自背著書包前來,準備參加下午的培訓課程。位于4層的一家教育培訓機構門前擺放著“創意美術班”“基礎素描”的宣傳板,沒有任何與小學課程有關的宣傳字樣。“所有秋季的班課都停了,因為現在教委在查。我們許可證手續已經交上去了,一審已經過了,正在等二審。現在只保留了藝術課還在上課。如果在寒假前辦學許可證批下來了,我們就可以正常開課了。”該機構的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不過,記者注意到,盡管尚未取得辦學許可證,但該機構已經在“預售”寒假期間和春季的課程。一名負責銷售的工作人員提供了課程價目表,上面詳細地列出了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寒假課、春季課的開課時間及價格,科目包含語文、數學、英語3科。
記者發現,在宏科商務中心樓內,掛著藝術培訓的招牌,私下開設學科類培訓的機構不止一家。在一層一家掛著“書法培訓”牌的培訓機構內,工作人員口頭介紹了針對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的課程,并展示了任課老師的板書,但無法提供課表。此外,該機構并未在顯著位置公示教師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師資格證號。當記者提出想要看看教室時,工作人員以“不是這邊上課的,物業不允許在樓里到處走動”予以拒絕。
業內
建議分類管理 擔憂學費要漲
談及去年啟動的校外培訓機構整治,穆暮直言“正逢其時”,之前校外培訓班的確有些“瘋狂”了,行業的規范迫在眉睫。她說,教委的整治行動后,倒下的大多是一些小的、沒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從長遠來看,這對行業的發展還是大有益處。
采訪中,不少校外培訓機構也對此次整治表示歡迎。英孚教育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非常認同專項整治提出的去考試化、去排名化、去競賽化,讓培訓教育回歸教育規律等看法,歡迎政府部門營造規范、有序的行業環境。這位負責人說道,以青少年英語為例,本來就不能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更主要的是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把英語交流融入自己的成長生活。
同時,也有校外培訓業內人士提出了擔憂。老譚已經在北京校外培訓行業工作了近15年,曾先后擔任多所知名培訓學校的高管。在他看來,過去也曾有過大規模的整治,每次整治也的確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去除了“雜草”,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然而,由此也出現了另一“產物”就是學費的上漲。“過去不需要教師資格證,現在必須持證上崗,師資招聘要求更高,意味著薪資水平更高。同時,現在教學時間壓縮,單位時間的收入和利潤都在下降,加上學費又得分期收取,回籠資金的壓力則進一步加大。”老譚說,培訓學校競爭本來就很激烈,如此一來,除了一批學校就此倒下,剩下來的要想“吃肉”,除了漲學費,沒有別的辦法。
老譚建議,隨著整治基本到位,政府下一步應當著力于培訓市場的價格引導,“不能讓一些培訓學校就地漲價。否則到頭來,傷害的還是學生家長的利益,也不利于市場的穩定。”
作為行業代表,英孚負責人建議,相關部門能進一步依據學科、素質教育、技能習得、企業主體性質、實際經營情況等方面進行更為詳盡的分類,制定既有針對性又標準統一的規范實施細則。對于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希望能夠予以鼓勵支持;對不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特別是給孩子增加過多負擔的考試輔導機構,則要從嚴整治、管理。只有有法可依、法規明確,才能保證民辦教育充分發揮對教育資源的補充作用,確保校外培訓市場保持長期良性發展的活力。
本報記者 張航 王琪鵬 褚英碩 文并攝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