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稱,一個全國教育協會說,中國內地家長每年花在孩子課外輔導上的費用平均為12萬元人民幣,有些家長花費多達30萬元人民幣。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4日報道,隸屬于中國教育部的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說:“與傳統的學校教育相比,課外班越來越受歡迎。”
他說:“父母每周送孩子去上6個小時的課外班,平均每年花費12萬元,最高可達30萬元。家長們也感到很無奈。”
據說,在中國內地,學業壓力的頂峰是在學生們為高中最后一年的高考做準備時。但根據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的一份年度報告,在年齡較小的孩子中,“填鴨式”學習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根據12月2日在一個學者、教師、經濟學家和企業代表年度會議上發布的這份報告,中國內地60%以上的小學生上英語、語文和數學等主科的課外班。
報告說,在北京和上海,約70%的小學生上課外班。這個機構發現,總的來說,年齡越大,上課外班的學生比例越高——到了六年級,40%以上的小學生要上兩門課程的課外班。
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的一項調查結果,中國內地的中小學生平日每天平均上50分鐘的課外班,周末是兩個小時。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譚曉玉說:“課外輔導機構常常利用高強度教學和提前學習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應試技能。”
譚曉玉說:“然后家長們會全力以赴,盡最大努力確保孩子跟上。”
根據瑞銀集團2017年的一份報告,課外輔導是中國內地一個快速發展的產業,預計到2021年規模將擴大一倍,從2016年的4.97億元人民幣增至略高于10億元人民幣。
政府估計,到2020年,隨著城市化和進入一流大學的競爭加劇,將有1.91億學生上課外班,家長們將把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花在孩子的教育上。
但是,課外班對學生健康的影響促使北京在今年2月發布指導意見,建議家長減少孩子上課外班的時間。
顧明遠說:“盡管取消了(公立)中學的入學考試,但進入好學校的激烈競爭給學生造成了過重的負擔。”
多年來,政府嘗試了一些措施來減少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但收效甚微。例如,教育部在2017年的學校管理指南中說,小學生有權每晚睡10小時。
報道援引譚曉玉的話說:“減少校內課業反而把教育責任推給了家長。”
譚曉玉說:“競爭性選拔考試制度依然存在。課外輔導將繼續增長,輔導費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沉重而不可避免的花銷。”
報道稱,中國內地家長感嘆孩子家庭作業讓他們睡不著覺。
山東省教育廳巡視員張志勇說,對死記硬背和“填鴨式”學習的重視是孩子們在學校承受巨大壓力的原因。
張志勇說:“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開始嘗試減輕(課業負擔)。但到目前為止,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非但沒有減輕,實際上反而加重了。”
在接受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調查的家長中,近半數表示,學校和大學的招生考試制度需要徹底改革,以減輕孩子的學業壓力。
為解決這一問題,報告建議學術評估不應僅僅以考試成績為依據,學校和教師應該努力推動更全面的學業發展。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