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日,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清廉學校”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及各學校應編制“小微權力清單”,防止班主任利用家長群謀私利,這一政策再次引發輿論對“家長群”的熱議。
在不少老師和家長眼里,“家長群”令人又愛又恨:愛的是家校溝通更為方便,恨的也是因為其“太方便了”。群里曬娃的、炫富的、巴結老師的,可謂“戲精”集聚,已經成為雙方“隱形負擔”。
不少家長因“群”變得更為“焦慮”,因為孩子的表現暗中攀比、較勁。對老師而言,家長群處理得好就是家校紐帶,處理不好就是“導火索”。甚至有老師感嘆“自從進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長會”。
“其實家長群就是雙刃劍。”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郁琴芳10月6日接受聞采訪時稱,微信群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渠道,不像以前,有的家長就算有想法,也不太會引起關注。
“正因如此,這也很容易成為輿論發源地,一件小事也會變成一個事件。”郁琴芳說,家長群只是一種工具,關鍵是老師和家長之間要有信任和尊重。
老師“攻略”:盡量不進群,進群少說話
“拿不出三五百元伙食錢參與謝師宴,不懂感恩之徒比豺狼虎豹更可怕。”“謝師宴一是老師愿意參加,二是家長自由參與。作為家長,我們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你公然在家長群里罵人,老師會怎樣看?本人覺得太丟人了!”
今年6月高考結束后,廣東某校高三班主任章泉(化名)所在的家長群便爆發了一場“罵戰”,原因是一名家長策劃組織“謝師宴”,但部分家長不愿參加,雙方因此產生爭執。這讓“群主”章泉頗為無奈,勸也勸不住——對身處家長群的老師而言,得有“和稀泥”的本事。
“平時要備課、上課、改作業、開會、管學生、面對領導。現在還要面對家長,多累啊!”章泉向澎湃新聞“吐槽”,除了家長之間偶爾會有爭執,也有家長每天在群里@老師,讓老師通知孩子給家里打電話,盡管這個小孩自己也有手機。“個別人沒什么禮貌,也不@人,在群里說一句話,老師就得翻聊天記錄回他,真是暈死。”
章泉認為家長群像是“形式主義”,老師在群里說一些大家都能夠看得到的問題,每個小孩真正做得不好的點,又不敢說。況且群里人多,對事各有看法,個別家長難以“伺候”,意見又多。“但這年頭大家都在搞微信群,你不搞,家長也不滿。”章泉說。
在上海某中學任教近20年的冉冬(化名)同樣覺得家長群是“負擔”。在他看來,自己除了忙于備課、上課,還要應對一些非教學事務、處理突發事件,不想耗費時間在閱讀消息、回復消息上。冉冬告訴澎湃新聞,倘若有必須向家長發布的內容,自己便用某款“家校通”App,同時加了兩位家長的QQ,有事也請她們轉發。
耗費時間是一方面,冉冬更擔心的是“言多必失”:若自己在群里,講話必須深思熟慮、小心翼翼,以避免被人誤解、抓住不放。章泉對此深以為然:“我沒事盡量不在群里說話。人多很麻煩,什么性格的家長都有。”這屆學生畢業不久,他就退出了家長群。
成都一名資深班主任陳辰(化名)則告訴澎湃新聞,家長群處理得好就是家校聯系的紐帶,處理得不好就是“導火索”。自己在群里奉行“沉默”原則,一般只是發布每日作業、考試成績和近期總結,同時對于家長們的詢問予以答復。
對陳辰而言,“信息少且精”是家長群的理想狀態,建群之初便“警告”家長們不要濫發砍價鏈接和拉票。但他也不是全然“不解風情”,遇上中秋、國慶,也會和大家熱鬧一下,相互發紅包“搶”,營造節日氣氛。
家長:怕冷淡老師,跟風“拍馬屁”
被家長群“折磨”的也有家長。廣州家長陳潔(化名)有兩個孩子,算上學校及校外培訓班,加了11個家長群——作文閱讀班、英語班、珠心算班各有1個,鋼琴班兩個、數學班3個,學校的群則有3個,一個專門給老師發通知,一個供家長閑聊,還有一個專門用來存照片和文件。
“一天有幾百條群消息,看不完。”陳潔告訴澎湃新聞,但為了避免錯過老師發的通知,自己仍得挨著看個遍兒。遇上班級有活動,需要家長買東西,大家就在群里“接龍”領任務,消息多得令人“崩潰”。
令她難以接受的是,除了跟學習相關的內容,群里常有人“拍馬屁討好老師”、打廣告和炫富。“節日大家都會發祝福語,祝老師好、老師辛苦之類的,每人一條下來就會刷屏,但這還能接受,畢竟就這一天。但平時沒什么事還發一堆拍馬屁的話就很煩,很容易把老師發的通知刷沒了。”陳潔舉例稱,老師布置作業或發個通知,就有家長說“老師你辛苦了”“謝謝、愛你”“你是孩子們的明燈”。
成都一名學生家長告訴澎湃新聞,家長群建立之初,老師就有規定,嚴禁發布與孩子學習無關的信息,但群內仍難免有“巴結老師”的情況,比如當老師在群里發了孩子活動時的照片,家長就會“接龍夸人”,諸如“老師很棒,辛苦了”“為孩子能在這個班感到驕傲”等信息迅速刷屏。
有的家長群里暗藏江湖,家長之間常會較勁。遇上群里爭先搶后給老師“送祝福”的情景,盡管覺著“煩”,但一些家長不得不跟著大家“刷屏”。“人家都說,好像我不說就虧了,有點冷淡老師的感覺。”陳潔坦言。
這種“暗戰”偶爾也會發酵為“明爭”。“溫和”一點的,諸如2017年底有媒體報道,某知名小學家長在群里競選家委會,紛紛曬出高學歷高收入;“粗魯”一點的,則如上述章泉的遭遇:兩名家長僅因謝師宴舉辦與否就直接“互懟”。
家長和老師之間也會偶爾“交鋒”一番。“正面沖突的很少——如果跟老師發生沖突,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小孩。”陳潔說,老師在群里點名批評某個學生,家長覺得傷了面子,會說些“氣話”,“老師你罰他,狠狠地罰,不給他放學”,老師則“不動聲色”,回句“老師還有很多學生要管,請家長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配合學校工作”。話講到這份上,家長就得“熄火”了。
也有特別“安靜”的家長群。安徽黃山一名家長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孩子剛上幼兒園,為了避免麻煩,老師直接將新建的家長群(QQ群)設置為“禁言”,只允許老師自己發通知。
家長群是“雙刃劍”,需要信任和尊重
家長群煩不煩?煩。家長群有沒有用?也有。
章泉所帶班級家長群“拍馬屁的話較為克制”。“畢竟那么多人看著呢。”章泉說,戲精沒那么多,只是“個別家長的性格很奇怪”。對他而言,家長群是累贅,但也確實便于家校合作、溝通,同時也為展示學校提供了平臺。
深圳某小學一年級班主任何璇(化名)則直言家長群幫她做好了“家校工作”。在她看來,家長群是利是弊,關鍵看怎么用。在建群之初她便定下規矩,老師發通知時家長不用回復,拒絕一切廣告以及“感謝、祝福之類的客套話”。
“群里主要傳達共同的信息。”何璇告訴澎湃新聞,如果單個小孩有什么事情,會打電話或者私聊家長,不在群里講。對此,章泉頗為認同。“如果有事要跟家長討論,比如違反紀律、成績不好,往往都是私聊可以起到作用。”章泉認為,某種程度上而言,更方便的是微信、QQ等工具,而不是“家長群”。
在11個家長群中“掙扎”的陳潔也難以忽略其“必要性”,比如孩子沒及時回家,便在群里問,老師和其他家長都會提供信息,況且群里也有嚴謹的討論,比如親子關系、教育政策等。
對于遠在上海打工的四川夫婦趙光清和劉容而言,家長群則為他們了解留守老家的一對兒女提供了“窗口”——老師會在群里公布作業,或者直接@家長告知學生在校情況,而后夫妻倆下班后通過視頻“監督”孩子學習。極少主動電話聯系老師、不能參加孩子家長會的兩人,通過家長群和學校建立起密切聯系。
河北省特級教師、唐山市開灤一中校長張麗鈞曾寫過一篇題為《建個家長群,方便罵老師?》的文章,其中講到一件事:家中一名親戚在某小學任教,而其兒子也在該校上學,后來這名親戚以家長身份被拉入一個沒有老師的群,卻發現里面的家長“天天在罵老師”,場面尷尬。
盡管如此,她仍然鼓勵學校老師開設家長群。“我認為家長群正作用大于負作用。比如利于班主任發布信息、假期對學生跟蹤敦促、遇突發事件與家長溝通、家長詢問學生狀況等。”張麗鈞告訴澎湃新聞,班主任負擔肯定會增加,但也習慣了。
“目前為止,各個群運行還算正常。但有一個家長曾在群里信口雌黃,讓畢業生看到了,開始人肉這個家長的孩子,嚇得我們趕緊跟愛惜母校聲譽的畢業生做工作……”張麗鈞坦言,家長群的確容易成為抱團發泄的地方。
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主任郁琴芳認為,家長的訴求和想法很多時候呈個性化,而教師則是面向群體,因此必然會產生沖突。“家長群只是一個工具,關鍵是老師和家長之間要有信任和尊重。如此,工具上即使出現一些問題,也不會成為問題。”郁琴芳認為,對家長群,很多老師覺得害怕,就不用了,這是因噎廢食。“老師需主動提高新媒體素養,家長也應注意社會行為和溝通習慣的變通——跟老師溝通和跟平常人溝通還是有差別的,因為老師有其專業性。”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