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林明給吳文見輔導作業,吳文見的妹妹吳丹丹在身后玩耍。
4月11日,鄧林明穿過林間小路趕往吳文見家。他三年來一直堅持義務教吳文見、吳丹丹兩兄妹讀書。
當兒子和女兒早早起床拖著木凳來到空壩上,小心翼翼把卷著邊的作業本擺整齊時,吳長生知道,鄧林明老師要來了。
3年來,兒子和女兒就這樣充滿期待地在院壩迎接自己的老師。而每每這個時候,吳長生就想起鄧林明老師第一次登門時的場景——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背著一個大大的書包,背彎得幾乎成直角,手里拄著拐杖椅,遠遠走來,一路蹣跚。剛跨進門喘定氣,就對他說:“我來給你教兩個娃娃,我是退休老師,一定幫你教好。”語氣沉著堅定。
厄運
兒子女兒雙雙殘疾 吳家的天塌了
家住渝北區茨竹鎮新泉村2組的吳長生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平日以種地為生。由于生活貧困,他快40歲時才和同村一身體有殘疾的婦女結為夫妻。
2002年,吳家有了喜事,兒子吳文見出生了。還沉浸在喜悅中的吳長生萬萬沒料到,兒子有些不對勁。“雙腿無力,并且有些畸形,教他說話也不管用,只會嗚哇亂叫。”
隨著吳文見一天天長大,身體上和智力上的缺陷日漸明顯起來。最終,吳長生不得不接受兒子二級殘疾的現實。
吳文見3歲時,吳家迎來另一個小生命——女兒吳丹丹。但命運似乎又給吳家開了一個玩笑,吳丹丹和哥哥情況相同,都患有肢體和智力殘疾。
一家四口,三個殘疾人,吳長生覺得天塌了。
接連的打擊,讓吳長生險些放棄生活的希望。但看著兩個嗷嗷待哺的幼小生命,吳長生又不得不振作起來。“孩子是我的,無論他們是什么樣,我都要把他們撫養長大。”就這樣,吳長生一邊種地養家,一邊把自己僅有的知識教給兩個孩子。
吳家的事在村里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這個特殊家庭的困難。鄉親們也時常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在吳長生干農活時幫忙照看兩個孩子,有的過年過節給他們送點糧食。
和吳長生家隔著1公里路的鄧林明也早早知曉了吳家的情況,但那時60多歲的鄧林明還要照顧自己患病的妻子,雖然想給予一些幫助,但卻力不從心。
轉機
鄧爺爺來了 孩子們能在家里學習了
幾年前,鄧林明的老伴兒去世。兒子不放心老鄧一人住在新泉村老家,便勸說父親和他一起到主城生活。沒想到,鄧林明竟一口回絕了兒子的邀請,只說自己在老家還有事要做。兒子細問,他又閉口不談。
直到幾個月前聽親戚朋友說起,父親評上了2017年度的“感動渝北人物”,兒子才終于明白,父親嘴里的“有事要做”就是去教吳長生家的兩個孩子念書。
2015年3月的某一天,鄧林明第一次來到吳家,“我來給你教兩個娃娃,我是退休老師,一定幫你教好。”吳長生回憶,這是鄧林明到吳家后說的第一句話,毫無緣由地他竟覺得眼前的老人或許真是兩個孩子的救星。
不一會,吳長生領著兩個孩子從里屋“走”了出來。與其說是走,還不如說兩個孩子借助長條木凳“滑”出來更貼切。由于身體殘疾,兩個孩子無法站立行走,每天只能坐在木凳上,手腳并用,靠滑行移動。
很少見生人的吳文見、吳丹丹兩兄妹最初對鄧林明的到來有些抵觸,但當鄧林明從背包里拿出一本皺皺巴巴的小學數學課本時,兩兄妹的眼睛亮了。
“想不想讀書?”鄧林明問。兩兄妹咿咿啊啊說了半天,鄧林明也沒聽明白。“用筆寫,想讀書你畫鉤,不想你畫叉。”聽后,兩兄妹毫不猶豫地在作業本上畫下一個大大的鉤。
從此,在吳家門前的空壩上,鄉親們總能看見一個駝背的老人,拿著粉筆在墻上寫著什么。他面前,兩個坐在木凳上的孩子認真地聽課。
重生
兒子能識300個字 女兒能寫100個數
從鄧林明家到吳長生家只有1公里路,但這1公里路對鄧林明來說卻是不小的考驗。“要上坡、下坡、還要過橋,我走走停停1個小時才能到。”今年80歲的鄧林明身子骨還算硬朗,但是由于年輕時過度勞損,鄧林明的腰椎已經直不起來了,他自己也是一個四級傷殘的殘疾人。
正是因為自己殘疾人的身份,鄧林明對吳長生家的兩個孩子格外關心。“我殘疾后,幫助我的人不少,現在該我回饋社會了。”
為了能讓兩個孩子多學點知識,只要不下雨,鄧林明幾乎天天到吳長生家上課。這位“家教”不僅上門授課,還自帶課本、作業本、鉛筆、粉筆等文具。吳家條件艱苦,買不起黑板,鄧林明就自帶一塊小黑板,不夠寫的時候就寫在墻上,沒有書桌就用椅子代替。在這樣的條件下,鄧林明一點一點地把兩個特殊的孩子領進了知識的殿堂。
作為一個有10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鄧林明原本充滿了信心,但是面對兩個智力殘疾的孩子,困難可想而知。“最大的障礙是他們無法用語言交流。”鄧林明說,兩個孩子都不會說話,只能發出啊喔的聲音。起初,他們交流全靠比劃和猜,但隨著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長了,鄧林明漸漸變成了最能聽懂兩個孩子“特殊語言”的人。“特別是現在,吳文見能寫不少字,我們可以用小紙條來交流了。”鄧林明高興地說。
3年多的堅持,鄧林明的苦心沒白費。哥哥吳文見能識300個漢字,能寫100多個漢字,還能算出10以內的加減乘除。妹妹吳丹丹雖然不能做計算,但也認識100以內的所有數字和簡單的漢字。
村里人都認為鄧林明創造了奇跡,但他卻并沒有滿足。“只要還走得動,我就一直來,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兩個孩子能有自力更生的本事。”現在,鄧林明開始教兩個孩子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我總得把國家的好政策告訴他們,讓他們未來的生活有些保障。”
希望
好心人來接力 別讓愛心停下來
打從一開始瞞著兒子,不讓他知道自己幫助吳長生家時,鄧林明就沒想過把這事弄得人盡皆知。“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別人的贊美。”但是為何在村干部的說服下,鄧林明又同意參評“感動渝北人物”,讓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呢?
老鄧說,是因為自己老了。
“我的年紀大了,不知道還能幫到什么時候,兩個孩子年紀還小,愛心需要接力。”鄧林明現在最大的愿望是,將16歲的吳文見送進特殊學校,學一門手藝,以便將來能獨立生存。但特殊學校要求每天必須有監護人負責接送孩子,行動不便的鄧林明確實沒有辦法再勝任了。
“這3年,我看著兩個孩子慢慢變好,我知道只要有人能繼續幫助,他們肯定能變成自食其力的人。”鄧林明說,現在只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幫助吳家兩兄妹的行列中。“我們做的事并不多偉大,但是卻能改變兩個孩子的命運,我覺得值!”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