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中記錄了多少輝煌,沉默中包含了多少滄桑……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將一塊空白填上。”
這首小詩,是上海市大同中學高二(8)班學生陳佳音題寫給“大同院士墻”的。陳佳音說,“大同院士墻”上鐫刻了39位畢業于大同中學的兩院院士頭像,每天經過時,總心生感觸。學校評選“大同校園十景”,向全校師生征集詩歌,她把自己的心情寫成詩,沒想到就印在了“大同校園十景”的書簽上。
“趁著年輕,寫點詩吧!”即使到了高三,大同中學每周還有一節語文課專門用來讀詩賞詩。“五月詩會”,學生自發舉辦了8年,不是一個社團、少數愛好者,而是全員參與、人人寫詩。2017年,學校105周年校慶,一本學生詩作精選集《以青春為名》,引來邵燕祥、席慕蓉、趙麗宏等詩人的贊嘆和關注。
“學校更看重詩化教育,通過一起讀詩寫詩,讓學生能在學習中去功利化、更好審視世界和自己的內心。”語文老師宋士廣這樣解讀大同的校園詩歌運動。
不僅僅是詩歌,大同博物館、校友磚讀書廊、大同廣場校訓墻、大同院士墻、大同校友墻等校園景觀,時時處處,都在激勵學生志存高遠,“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有所長”。五大類31個學生社團遍地開花,社團進社區、“一班一居委”活動已經持續10余年,60多支志愿者服務隊、近千名志愿者經常活躍在街道、社區、養老院。
校長郭金華告訴記者,作為一所百年老校、首批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大同中學一直秉持“為國育才”理念,恪守“篤學敦行,立己達人”的校訓,把文明校園創建作為重要活動,貫穿于學校德育建設、人才培養、課程改革、學生社團建設、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學校曾連續獲得了18屆“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數十項國家級表彰。
問大同中學的學生最喜歡什么,多數回答是學校的各種創新研究型課程。從數碼音樂創作、中醫藥研究、定格動畫、機器人實驗室,到擊劍、攀巖、交響樂演奏,每種都是圍繞學生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提升而設。一節“中醫藥研究”課,有人設計配方、實驗開發,有人設計海報、宣傳推廣,幾位同學分工合作,就在化學老師的指導下打造出了獨家的“中藥面膜”。
教學質量是每所學校辦學的重心。作為上海率先開展課程改革的學校,大同中學用扎實的基礎型課程教學、多元化的拓展型課程選擇、自主性的研究型課程、開放靈活的課堂形式,吸引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從大同中學走出的學生通常思維活躍,發展后勁足,又有責任擔當。
“‘黨風促教風,黨性鑄師魂’是根本。”郭金華介紹,大同中學的每位黨員教師都是學校博物館的義務講解員,在引導學子成長中,人人做導師。校長每月都開學情調研會,收集掌握學生第一手資料,引領他們的知行身心,從1982年開始成立的黨章學習小組,已傳承了34屆。教師為人為學為師堪當表率,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率超過96.9%。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