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小不點想媽媽了,甘肅省金塔縣鼎新鎮幼兒園保教主任王玲娜像媽媽一樣把她抱起來,逗她開心。
孩子們休息了,老師把弄濕的鞋子放到暖氣片上“烤”。
由于天氣干燥,一名孩子流鼻血了,老師發現后馬上處置。
老人高興地說:“現在幼兒園可好了,孫子比跟我們老兩口生活好多了。”
每天三次檢查并認真記錄,確保孩子們平安健康。
午休時,一名孩子情緒煩躁,王琛玲老師俯下身查看他是否感冒了。
孩子們吃飯時,老師拿出手機拍攝一段小視頻,向遠方的家長們報平安。
休息前,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把衣服疊齊、放好。
“你做得真捧!”權紫雯老師點評孩子的手工作品。
“寶寶們,我愛你們!”這是每天早上甘肅省金塔縣鼎新鎮幼兒園保教主任王玲娜醒來后的第一句話,也是孩子們的“起床鈴聲”。今年年初的一個大清早,伴隨著《幸福拍手歌》歡快的音樂,孩子們自己起床,互相配合穿衣服、疊被子,排隊洗漱。
“我們是農村寄宿制幼兒園,孩子周一至周五都和老師在一起。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著他們體驗愛的獨特方式,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也像家一樣溫暖。”鼎新鎮幼兒園園長閆珍介紹說,目前幼兒園有在園幼兒78名、教師7名。幼兒園要求教師,一方面,根據孩子不同的需求,用適宜的方式去對待每一名幼兒;另一方面,在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的同時,更加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
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感受和體驗愛的方式有著“聽得見,摸得著”的相同,又有著“以自我為中心”的不同。為此,在鼎新鎮幼兒園,教師充當起“媽媽”的角色。比如,進餐時,對于吃飯慢的幼兒,教師會蹲下身來鼓勵、幫助他;午睡前,教師會給幼兒講故事,親親、抱抱、摸摸他們,等等。
在課程設置上,鼎新鎮幼兒園把養成教育內化在日常教學之中,采取一個月培養一個好習慣的系列化教育,通過講解要求、示范演練、效仿學習、監督檢查、評比評價等形式,將幼兒好的行為習慣固化下來,促進幼兒的知行轉化。
走進鼎新鎮幼兒園,“綠色風”撲面而來,除了園內的多種花卉植物,每個班級外的走廊上都有各自的“綠色園地”,這是幼兒園開發的園本種植課程。王玲娜介紹說,幼兒園充分挖掘農村本土教育資源,創設了豐富多彩的園本課程,促進了保教質量的提升,也使幼兒園課程貼近社會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
鼎新鎮幼兒園十分注重家長工作,各班都建立了班級QQ群、微信群,便于老師和家長交流,形成了幼兒園、村組、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們兩個老人也顧不上。孩子在幼兒園吃得好、住得放心,比家里好多了,老師比我們還操心呢!”今年70歲的老人吳金城開心地說。
金塔縣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北部邊緣,受歷史、自然條件制約,農村學校布局分散、規模小、條件差、資源配置不均等問題突出。2007年以來,金塔縣著眼于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啟動實施了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工程,城鄉教育資源實現了優化配置。截至目前,金塔縣共有幼兒園24所,其中寄宿制幼兒園10所,學前一年入園率達到了100%,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8.40%。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