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的陳羽楊躺在病房里為父親捐骨髓。
14歲初三女生為父捐骨髓一個月增重12斤
女兒“愛的細胞”成功注入父親體內
決心捐骨髓挽救父親生命的市71中初三女生陳羽楊一個多月增重了近12斤,終于達到了50公斤捐骨髓的體重標準。昨日上午,陳羽楊住進了協和醫院血液科,開始為父親陳建國捐獻珍貴的生命種子——造血干血胞。本報記者直擊全過程。
上午9點半,協和醫院血液科采集室內,醫護人員將兩根筷子頭般大小的管子置入陳羽楊的腿部動脈內,床頭的干細胞分離機開始運轉,血液不停地循環,躺在病床上的陳羽楊從容淡定。
突遭變故
14歲少女一夜長大
陳羽楊一直是市71中初三(5)班的活躍分子,她性格活潑、普通話標準,是學校升旗儀式的主持人。去年9月份后,陳羽楊突然變得沉默起來。
原來,陳羽楊62歲的父親陳建國突然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雖經幾輪化療后病情有所穩定,但醫生表示只有進行“骨髓移植”才能挽救生命。面對家庭變故,陳羽楊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拯救父親。母親楊紅艷無意中看到:陳羽楊在筆記本上寫滿了“我要爸爸”“我要這個家”……
骨髓配型結果顯示:陳羽楊是父親唯一適合的捐獻者。但醫生發現陳羽楊偏瘦,要求她短時間內增重到50公斤。從此,一向挑食的陳羽楊變得潑辣起來,媽媽給她燉的骨頭湯、蹄花湯等,陳羽楊每頓自覺地多吃一碗飯,多喝一碗湯。
在學校里,陳羽楊將家里的事一直隱瞞著,直到媽媽向班主任請假帶她去醫院做檢查,老師和同學們才恍然大悟。
班主任徐老師鼓勵陳羽楊勇敢一些,身邊的同學也爭著幫陳羽楊做教室衛生等勞動活,讓她得到休息。
盡管捐骨髓打了麻藥,但身體仍會感到疼痛,且躺在病床上幾個小時不能動。楊紅艷擔心陳羽楊會受不了,陳羽楊則安慰媽媽“我不怕痛,挺得住。”
楊紅艷說,爸爸患上重病后,陳羽楊變得懂事了,一夜之間長大了。
血液從陳羽楊腿部的軟管中緩緩流出,經過干細胞分離機的高速運轉,分離出的造血干細胞血樣一滴滴地流進采集袋中……下午1點,分離出的造血干細胞一點點增多,采集袋也漸漸變得鼓脹起來。
突擊增重
她是班上的“特保兒”
陳羽楊配型成功后,其體重只有44公斤,距50公斤的捐骨髓體重標準還有不少差距。如何讓陳羽楊突擊增重,也成了市71中初三(5)班的頭等大事。
陳羽楊成了班上的特保兒,校內午餐的時候,同學們讓值日生先給陳羽楊打飯;不管輪到誰值日,打飯的時候總會給陳羽楊多打上一兩勺,讓她盡可能多吃一點。
楊紅艷忙于照顧丈夫陳建國,沒有太多功夫給陳羽楊單獨做飯。同學甘英杰的媽媽張彩虹得知后,中午為兒子送飯的同時,也主動為陳羽楊捎上一份。葷素搭配的家常小菜很合陳羽楊的胃口,張彩虹為陳羽楊送了3個星期的午餐,每次陳羽楊都吃了個精光。
陳建國最后一次化療時,楊紅艷在醫院照料。一連四五天,無人照料的陳羽楊便寄養在了同學李祎晗家里,陳羽楊晚上臨睡前,李祎晗的媽媽還不忘給陳羽楊端來點心消夜。
捐骨髓前的最后一次體檢,陳羽楊的體重達到了標準。短短一個多月內,陳羽楊增重了近12斤。
下午2點,經過4個多小時的持續采集,采集袋內包含造血干細胞的細胞采集物有100多毫升,達到了陳建國總體需要的一半。約半小時后,飽含著女兒愛心的采集袋送到了移植艙內,緩緩地注入了陳建國的體內。
接力補課
她是學校“進步之星”
得知女兒捐髓配型成功后,陳建國一開始并不同意。陳羽楊年僅14歲,他一方面擔心捐骨髓對女兒身體不好,更擔心的是馬上要臨近中考了,不能耽誤了孩子的學習。
楊紅艷說,捐骨髓對女兒的學習確實造成了影響,幾次體檢都不得不向學校請假,陳羽楊自己也暗自著急。
班主任徐老師和課任老師一商量,決定利用間隙時間為陳羽楊補課。
在午餐后休息的一小時,徐老師將陳羽楊叫到辦公室內,細致地補講物理課,有的任課老師則見縫插針,在10多分鐘的課休時間內為陳羽楊解疑答惑;同桌李祎晗等同學將自己的筆記本借給陳羽楊回家溫習,陳羽楊自己也十分刻苦,經常做作業到深夜,媽媽催促幾次才上床休息。
徐老師說,陳羽楊平時學習就不錯,經過師生接力補課,她的學習沒有掉隊。
在前不久學校召開的上學期表彰大會上,陳羽楊還被評為“學習進步之星”。
下午4點多,接受女兒的造血干細胞后,陳建國術后自我感覺良好。主治醫生王華芳稱:第一天采集達到了陳建國總體需要的一半。大約兩次便可以采集到病人足夠的干細胞。術后病人觀察一周左右時間,無不良反應就可以走出移植艙回家。
滿滿溫情
“我要全力沖刺中考”
下午采集結束后,陳羽楊疲憊地躺在病床上,不能亂動也不能下床。出乎她意料的是:老師和同學們帶著滿滿的愛心來到醫院探望她。
徐老師說,昨天上午,學校發起了幫助陳羽楊的愛心捐助,全校師生踴躍捐款,截至中午12點,全校18個班共為陳羽楊捐款1.9萬多元。
楊紅艷說,裝滿愛心的紙袋里還有一元、五角的硬幣,一些同學將自己的零花錢都捐了出來,這讓她們一家十分感動。陳羽楊努力增重為父親捐骨髓經報道后,陳羽楊獲得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元獎金。
不少同學將祝福的話寫在紙上,折成千紙鶴送進了病房。“陳羽楊,你要快快回到學校來”“陳羽楊,祝你爸爸早日康復”……看著同學們的祝福,陳羽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她也渴望回到班級大家庭:“出院后我要全力沖刺中考,爭取考出好成績。”
頭條 22-01-21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20
頭條 22-01-18
頭條 22-01-17
頭條 22-01-13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11
頭條 22-01-06
頭條 22-01-05
頭條 22-01-05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31
頭條 21-12-29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7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3
頭條 21-12-22
頭條 21-12-20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7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5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14
頭條 21-12-09